发表于: 2019-06-13 20:53:49

1 523


今天完成的事情:
1、学习设计积分体系
为什么设计积分体系?
积分体系的定义
积分体系是对用户行为的一种反馈,是用户成长计划的一部分,积分是通过让用户完成一些特定任务,从而获得对应虚拟货币奖励的刺激手段,这些虚拟奖励可以进行累计,最终可以兑换实际利益。
积分体系的作用:
  1. 拉高用户离开成本,提高留存。例如,在**网站,我还有2000个积分没有用,下次买红酒可以用。
  2. 刺激消费。例如,这次100积分可以换20元的无门槛优惠券,很划算!
  3. 支持数据分析,筛选用户。例如,把现有积分为5000的老用户拉出来,做一波豪礼活动。
根据不同的目的,积分体系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可以设计不同的积分体系,比如游戏应用类APP每日登陆获得积分奖励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用户的活跃度与留存;而常见于各种航空公司的累计航空里程可以兑换机票,累计航空里程也看做是积分,让用户反复乘坐同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也就是刺激用户反复使用产品内的特定服务,主要目的是培养用户忠诚度;而信息卡积分体系主要是通过积分来划分出用户的不同层级,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用户管理和运营服务;
怎么设计积分体系?
发放积分和回收积分
确切来讲,积分体系是一种经济体系,经济体系最重要的是均衡,也就是产出和消耗,所以积分的入口和出口很重要。
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简单划分一下发放积分的渠道

相比发放积分,回收积分的渠道就单一的多,无非是抽奖、兑换优惠券、兑换奖品、下单抵扣金额等;

总结一下

积分获取入口  
1、签到送积分
          签到是为了提高用户的活跃,吸引用户每日登录产品,体验产品,通过签到来培养用户的登录习惯,让用户养成依赖性。签到功能感觉已经是老套路了,但是有些产品已经半死不活了,虽然签到有丰厚的奖励,但是无人问津。
          签到功能适用于内容型产品,社区平台类产品,电商类产品,金融类产品。对于工具类产品,一般不会有签到功能,工具类产品通常满足用户刚性需求,在用户需要用到的时候才会去使用,比如解压缩的应用,平常用户是很少使用的,而且就算通过签到获得了积分,积分使用起来也不能体现产品核心的东西,没有太大意义。典型案例:内容型产品爱奇艺,它提供了签到功能,而且点击自动签到;社区平台类如百度贴吧,电商类京东商城签到领京豆,金融类苏宁金融。而工具类的金山词霸、解压缩工具都没有提供签到。

2、分享评论点赞转发等日常操作送积分
        适用于社交类、视频类、电商类、知识交流分享类平台,可以通过积分激励用户多进行互动,提高了产品核心功能的使用率,但是这些功能一般都是产品最常用的功能,所以积分发放不能太多,且需要有一定上限,缺点就是设计的发放积分的功能太多,给用户造成困扰,进行什么操作都有积分。

3、消费送积分
         这种形式常见于电商购物类网站,优点是可以促进用户进行消费,缺点是这种方式获取积分的门槛高,用户必须进行消费后才能获得,典型案例有京东商城,购物时会反京豆,京豆又可以用于兑换其他权益。

4、在线时长送积分
         这种形式多用于游戏类、视频类、咨询类、阅读类产品中,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用户使用时间,从而达到产品的各项指标,提高产品竞争力,缺点就是运营方的投资会较大。案例爱奇艺、趣头条
5、邀请好友送积分
          这种形式主要是为了拉新,推广产品。优势就是可以通过用户拉用户,迅速扩大用户量。缺点就是设计不好的话容易让人反感,反而影响产品的正常推广。典型案例就是中国移动的10086APP,通过邀请可以获得微币,然后兑换奖励。 

6、完成任务送积分
       主要就是通过这种形式来满足产品的核心功能指标,比如运营方为了收集用户信息,新用户注册之后完善个人信息就会获得一定的积分,这种形式多用于产品的新用户指导任何以及游戏产品中,优点就是产品的各项KPI有明显上升,缺点就是可能会造成用户反感。
   
积分消费出口:
1、抽奖
抽奖是常见的积分出口形式,设计时主要要考虑抽奖活动的强度与成本。典型案例如天猫,用户可以用积分进行抽奖。
2、兑换奖品
这种方式与抽奖类似,但是与抽奖相比,少了不确定性。兑换的奖品可以是实物商品也可也是虚拟商品。典型例子移动10086APP,可以兑换实物如水杯、电饭锅,也可也兑换虚拟商品,如腾讯视频会员。
3、消费抵现
这种方式一般用于电商平台,下单时的优惠可以让用户感觉自己赚了,激起消费欲望,但是这种方式使用门槛较高,用户必须在消费时才能使用。典型案例京东商城,下单时可以用京豆抵扣金额。
积分成本
积分体系的入口和出口有了,接下来考虑的就是成本了,积分成本该如何规划,如果规划不好,积分变成了亏本的买卖,老大会打死我的。这也积分体系的难点,如何定义发放积分成本占收入的比列,这个概念太偏运营和经济,不深入是研究不明白的,这里就简单说明一下,
第一,最好预测出整个平台“利润/收入”的占比,确定拿出“利润”中的多少来作为今年的积分成本;
第二,明确消费积分的发放规则,也就是设置一个返还比例;比如花100元返100积分,100积分可以抵扣1元,比例就是100:1
第三,控制积分的发放量,比如点赞每天最多5积分或者日常活动每日最多20积分,如果不进行控制,就会存在薅羊毛的现象,而且当发放的积分量超过之前的积分成本时,就没办法控制整个平台的成本和利润了。
现在我们的已经有了积分体系了,但是用户不怎么感冒,虽然每天也登录,但是不签到,为什么?因为用户觉得你的积分没用。怎么让用户更好的使用积分体系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呢?
积分的有价化和感知度
积分的有价化是积分可以正常运营的基础。企业通过奖励积分来引导用户行为,用户接受这种引导的前提条件是积分真的有用。
积分的有价化体现在”积分消耗“上面。比如招商银行的积分可以兑换星巴克券,100京豆可以抵扣1元现金使用。这些都是积分有价化的体验。 
既然积分的有价化是积分可以正常运营的基础,那企业就要保证积分价值的长期稳定,不能轻易贬值。但企业的用户总是会流失,积分如果不贬值,而我们又在长期的发放积分,这会导致运营积分的成本逐步增加,所以积分一定要定是清零。也就是积分有一定的有效期,过期就无效了,常见的大多都是一年,年底会将积分清零。
积分的感知度是积分可运营的前提你可能做到了积分的有价化,但是用户不知道,用户无感知。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只有让用户感知到积分的价值,感知到积分的获取与消耗途径,才会形成用户不断获取积分,不断消耗积分的生态闭环。从而让积分体系提升忠诚计划的某个指标。
提高用户感知度的方式主要包括:多场景的积分发放与尽可能让用户完成第一次积分兑换。从而让用户感知到积分对他的意义与价值。

积分价值和风控
积分价值就是平台发行出去的“1积分”值多少钱,这个确定了就行,不用告诉客户,发行方须确认积分兑换时的价值,但是可不向客户明确积分与人民币兑换价值比,就是我告诉你多少积分兑换个杯子,但是不用告诉你杯子值多少钱。
 有利益的地方就很容易吸引不法分子钻漏洞,因此要注意风控问题,最常见简单的方式是添加积分获取上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式,比如采用数据埋点实时监测积分消耗情况,建立黑名单库,将违规用户拉入黑名单库,限制其进行积分获取和兑换。
回家学习的积分体系设计思路,今天就大概想了一下
回家学习是一款教育类应用,用户群体是小学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可以考虑把积分命名为星星,符合产品的定位。签到送积分适合于大多数应用,而且是用户熟悉的功能,因此回家学习的积分入口之一,可以考虑采用签到送积分,签到有自动签到和手动签到两种情况,自动签到适合于用户体量很大,无需培养用户习惯的应用,而手动签到适合于用户体量小,想要通过签到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情况,回家学习显然选择手动签到更合适。邀请好友送积分适用于新旧应用拉新,尤其对新应用更重要,因此回家学习可加入邀请注册送积分的功能,对产品进行推广。消费送积分常用于电商购物类应用,回家学习主打教育学习功能,与产品定位有一定差异,不考虑加入消费送积分功能。浏览新闻送积分常用于资讯类应用,与回家学习定位不符,不考虑。发表文章或评论送积分的形式适用于社区互动类应用,回家学习目前没有社区互动功能,暂不考虑该功能。回家学习有很多学习课程需要学习,可以把它作为任务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送积分,通过送积分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购买会员赠送积分可以鼓励用户开会员。积分出口设计为与学习相关的奖励,积分可用于兑换学习课程,兑换体验会员,也可用于积分商城兑换奖品。考虑到学习周期,学生一年完成一个年级的课程学习,因此可把积分有效期设定为1年。
明天计划的事情
1、学习会员体系和邀请注册;
2、整理一下回家学习的设计思路,设计出回家学习的功能框架,完成story等;
遇到的问题:
1、积分成本那里有些偏运营和经济,今天看的比较浅,有些公式也没看明白。。。
收获:
1、对于如何设计积分体系有了较深的了解,今天思考太多,有点脑壳疼...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