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5-30 21:28:29

1 555


今天完成的事情:(一定要写非常细致的内容,比如说学会了盒子模型,了解了Margin)

了解师姐在昨天日报中提到的概念(什么是Mvp,从0到1的冷启动


明天计划的事情:(一定要写非常细致的内容) 

继续任务八的学习


遇到的问题:(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暂无


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一、学习mvp的概念

什么是 MVP

MVP (最小化可实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是 Eric Ries 在《精益创业》中的核心思想,意思是用最快、最简明的方式建立一个可用的产品原型,通过这个最简单的原型来测试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预期,并通过不断的快速迭代来修正产品,最终适应市场需求。

简单来说,就是在做一个新产品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做一个「尽善尽美」的产品,而是先花费最小的代价做一个「可用」的产品原型,去验证这个产品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再通过迭代来完善细节。

这是一张在网上流传很广泛的用来介绍 MVP 的图

假如你的产品愿景是一种高级出行工具,比如小轿车。传统的产品设计思路是一步一步,从车轮、车轱辘、外壳、动力装置、内部装饰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做起,最后得到一个完善的产品。而MVP的思路,我们可能会先做一个小滑板车或者自行车,看看用户对出行工具的认可程度。如果用户认可我们的产品概念,我们可以接下去生产更加高级、完善的摩托车、甚至小轿车。

传统产品迭代思路成本高、速度慢、风险大,花高成本做出来的产品用户可能不认可;MVP 策略的优点在于试错成本低、速度快、风险低,能满足产品快速迭代的需求


为什么要做 MVP

一,产品模型的合理不能确保功能也会受到用户认可,快速投入到市场中验证是最妥当的方法。互联网产品的迭代速度快、消耗资源少,这也就为试错提供了较低的成本机会,让我们能够用这样的方法来检验产品功能。

二,产品的核心功能就可以解决用户问题,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就未必要等到产品非常复杂完善后,才能吸引用户,对外公布。只要能解决问题,越快把产品提供给用,就能越快获得这些用户。

MVP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利用MVP来发现用户的痛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优化MVP的功能,使它最终符合用户的需求,达到更高的预期。

简单的来讲,MVP 的作用就是让你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最早的时间将你的产品设想拿出来接触用户,并根据用户的反馈来改进你的产品。这里拿出来的「产品」并不一定是一个App、网页或者其他,可以是视频、PPT(但不是 PPT 造车)、RP文件等等

越是早期的产品,越需要更关注产品的核心功能,实现产品的核心价值



怎么去做 MVP

1 找出你要为谁解决什么问题

产品是用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来创造问题的。一个成功的 MVP 产品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客户/用户为什么需要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如何帮助客户/用户解决问题,明确这些问题,有利于确定产品的主要目标,并为未来受众的实际需求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2 分析市场上的竞品

如果市场上已经有了类似的产品,显然我们需要对竞品进行分析,一旦我们确定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分析了市场上的产品(竞品)的缺陷,我们就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分析产品的主流程。

3 分析产品主流程

要分析用户主流程,我们应该先梳理用户大的使用阶段。实际上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因为只需要把用户如何使用产品达成产品的主要目标所需要的步骤找出来即可。这时候我们需要多考虑一些基础功能,少考虑一些魅力型功能。因为基础功能是你的最终用户实际使用产品时都会(大部分会)遇到的,也是实现产品目标最基础的保证。

4 列出所有必要功能,排出优先级

分析完产品主流程,我们可以对每一个主流程阶段进行细分,对需求进行整理——将不在主流程的需求干掉,并列出每一个主流程阶段所的需求,并排除优先级。这时候涉及到「需求管理」的一些方法——比如 KANO 模型、价值 vs 复杂度矩阵。

5 验证和迭代

在完成 MVP 产品开发之后,我们需要尽快将其推向市场,让市场来验证项目,同时接收用户的反馈。因为只有从市场上才能发现你的产品缺少了哪些功能或者多了哪些无关紧要甚至是累赘的功能。收集用户反馈之后,可以用 MVP 的思想去改进、迭代、收集反馈,再次改进、迭代、收集反馈,形成一个循环,周而复始。


使用 MVP 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1. 关于需求

对于需求的把控,我们需要根据产品要解决的核心目标,提炼主要矛盾,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需求。同时 MVP 的思想在于「快」,对于需求文档应该尽量快(但不是不要质量)的去完成,传统 word 版的 PRD 很难高效率的去完成,因此一般对于需要较快时间完成的项目建议采取 Axure 标注 + 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形式完成。

2. 关于验证

MVP 一定要做验证,1). 用户访谈:通过各种途径去和「真实」用户沟通,向他们解释产品解决了他的什么需求,然后询问他们对于产品的不同部分的重要性是如何排序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再对产品进行调整。2). 数据验证:数据是最有说服力,通过数据埋点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流失,并对流失原因进行猜测,将猜测方案在下次迭代中进行体现,并通过数据去验证我们的猜测正确与否,我们的方案是否有效。3). 使用马甲包:采用主产品+马甲包的形式,通过马甲包来测试用户的反馈,将成功的迭代加入到主产品中。马甲不成功就果断丢掉,这有点像 ABtest, 但是比 ABtest 更适合创业公司或者积累用户阶段的产品。

3.关于迭代

迭代一定是还是 MVP ,突出「速度快」和「代价小」,通过控制一个版本的需求量来加速版本迭代速度。同时合理的需求量也有助于开发团队可以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4.适用范围

MVP 并不是完全适用于所有的产品,它的优势在于快速验证未知的市场,帮助公司以较低的产品快速试错,更适合于业务属性和行业门槛不是很强的to c 市场。而to B 市场一般有着成熟的业务体系,并不需要花费时间来试错,因此并不需要 MVP。


在设计MVP时,推荐参考的方法有:

1、奥卡姆剃刀法

奥卡姆剃刀法的意思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做产品时,我们可以把预期完整的方案简单罗列出来,然后从最不重要的部分一点点砍掉其中的功能。直到砍掉下去正常功能就无法使用为止,这时候的版本就可以算是最基础的版本了。

2、用户访谈

提供几个复杂程度不同的方案,做成便于理解的演示产品,比如幻灯片、Demo或者效果图片。然后召集一些目标用户评价。他们所认为会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版本就是mvp了。

3、去掉可人工处理的功能

在很多互联网产品创业初期,都是人工去处理很多繁琐的事务,比如外卖平台最早期的做法,都是靠工作人员亲自去派单给商家。把这些可以人工处理掉的功能去掉,暂时用人力来完成,是降低开发成本,实现MVP的好方法。

4、确保只有一个功能

在MVP中,只实现最重要的那个功能,其他的功能以后再说。确保只有一个核心功能,就能让用户在第一时间有了心理定位,知道你的产品是做什么的。虽然支付宝和微信现在叠加的功能很多,但是我们却依然能清楚地说出,支付宝是支付的,微信是聊天的。这样的核心功能是MVP中要保留的唯一功能。这样的版本才是MVP版本。


参考文献:

产品经理如何设计MVP?(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108772941186541&wfr=spider&for=pc)

五个步骤,实现产品MVP(http://www.woshipm.com/pd/879821.html)



二、产品从0-1的冷启动

冷启动,原则是用最小的成本、时间让项目从0到1打下基础,它是项目启动非常前期的阶段。冷启动的重点是要做项目的可行性验证,而不是做量的突破。所以在这个阶段,盲目追求量的突破不是我们的重点。冷启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分阶段(验证期、启动期、发展期)的战役,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段,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启动方式。 在验证期间,最终的重点一定在于产品;在启动期用户会成为重点经营和运营的对象,重点在运营;在发展期精细化运营会是侧重点,重点在用户的身上。


产品、运营、用户三个核心在冷启动三个阶段的重点形象划分:

验证期最重要的就是做正确的事,一定要找到最正确的方向做最有准备的事,从两个角度来阐述:

1、一定要有最精准的市场定位; 2、用mvp去验证整个项目的模式是否成立

启动期要通过各种运营方式,寻找第一批产品的种子用户;

发展期的重点是围绕用户的精细化运营,需要从覆盖率(根据人的需求和使用场景的精准曝光)、转化率(依托数据的实时优化,保持新鲜感)、复购率(与用户做朋友,与他们建立情感连接)来进行考察。


如何成功的进行冷启动,主要包含5点:

1、产品定位

产品是用什么功能满足什么用户在什么场景下的需求?搞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产品的定位也就比较明确了。 其次,我们需要和市场上的竞品做一个对比,找到我们产品与其他竞品的差异化,我们的优势是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目标用户

运营三大原则:“结果导向”、“用户至上”和“效率优先”。 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应该都是要离我们的目标更近,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产品对应的目标用户群体是谁,由于是在冷启动阶段,我们要找的是最核心的种子用户,所以用户群体要尽量细分,尽可能去获取那部分被产品本身的功能所吸引而非补贴优惠所吸引的用户。对用户进行“圈层运营”,所谓圈层运营:即对用户按某种纬度进行分类,可以是按活跃度高低分、也可以按是否付费分。对用户圈层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差异化运营,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投放在最核心重要的用户群体之上,从而使ROI(投资回报率)达到最大。产品最早期引入的种子用户,其往往也是最有望陪伴产品一起成长的核心用户。

3、如何获取目标用户

(1)、社交法:“杀熟”,产品最初的用户都是周围现有的关系圈,比如产品投资人,产品团队及该公司员工和同事,甚至自己的家人朋友;在线上借助大的平台,大V,知名人士的宣传和推广;在线下,可以根据产品自身的定位,找到适合产品功能的用户聚集地,比如针对学生的可以在学校宣传推广,针对病人的可以在医院宣传等。

(2)、大V法:对于产品类型为原创内容自媒体为主的,可以邀请那些大V,优秀的内容制作者等入驻产品,但是要求我们最大化满足其精神需求,他们要的名利更甚于金钱;

(3)、马甲法再就是有偿招募产品使用者,用物质激励,来换取其在产品内部的活跃,而且我们往往会要求被招募者建立多个马甲,使产品营造出一种用户规模可观,用户活跃的氛围,进而吸引更多的用户留下产生互动;

(4)、内容法:我们可以通过在各大平台(知乎、贴吧、豆瓣等)输出软文的形式推广我们的产品。注意是软文,不是硬广,我们需要写一篇不想广告的广告,这样才能吸引用户的点击,而且不引起用户的反感。而在内容法的应用过程中,借势热点新闻算是一种不错的手段。

(5)、 ASO法:如果是一个有app的产品,则可以利用好个应用平台的推荐频道及优化相关搜索。

(6)、联合法:和其他平台进行联合推广、资源互换。在平台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用户群匹配程度相对高的平台。比如说产品所在行业的上下游,或者该群体的其他需求平台:如幼儿教育产品和童书类产品其虽不是处在行业的上下游,但用户群体却高度匹配。

4、怎么让目标用户留下来

(1)、让用户的流失成本足够大;

(2)、对于种子期的核心用户,要多互动,给予他足够的认可感和尊重感;

(3)、对于UGC产品中的创作者用户,满足其渴望被尊重认可的心理,对其文章或者其他创作内容进行主推,让他在产品内的拥护者变多;

(4)、对于内容的消费者,推荐其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加强他所被吸引功能对他的作用,同时加强互动。

5、让用户活跃

(1)、建立用户成长体系;其实我们希望用户活跃,就是希望用户在我们给他设定的轨迹上稳步前进,而不是掉队或者跑偏。这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去设计一个用户成长体系。对用户产生的对产品有利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激励,而有害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成长体系的设计,除了能刺激用户的活跃,同时还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指产品的忠实用户能被清晰的进行分辨)

(2)、 策划活动,调动用户积极性;如果说给用户设计成长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引导用户有利行为的运营,那么策划活动,则是一个短期但往往能达成爆发力效果的运营手段。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