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5-21 08:24:54
1 595
今天
写了一篇文章
找真实用户确认使用场景
找真实用户确认使用场景
一、为什么找真实用户确认适用场景
出于成本的考虑,一些采集的需求方法,会在模拟的状态下完成场景调研,如何确认这些场景是否真实存在呢,我们要在真实用户使用场景里面确认这些场景是否会真实存在,以及场景是否符合合常理,另一方,在真实场景里,是要检验该产品设计功能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因此对我们的产品改进,不断完善我们的产品。
二、真实用户使用场景要素有哪些?
真实用户的使用场景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任务、行为、载体、情绪。场景具有周期性、连接性、边界性和流动性。因为移动社交和支付的场景(周期性)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可以在线上下单订餐,并通过打车到达消费目的地(人的连接,场景与场景的边界和连接),然后从等待到点餐到就餐到结账的整个用餐过程的服务。(流动性)
时间、地点、人物、要做的任务
接下来,我们滴滴打车例,来分析一下这个产品都从那几个要素来进行了场景化的设计:
1. 地点要素
地点这个要素是核心,其实就是用户当前的位置、以及你需要到达的目的地。
那么场景功能设计上,需要把用户的当前位置、目的地位置、距离,叫车类型等都要考虑进去,才能有效支撑位置这个场景的需求
2. 时间要素
时间要素,用户对于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紧急程度 例如是不是晚高峰,是不是飞机将要起飞?决定了出行工具的选择,例如快车、出租车、专车等
对于公交出行的方式,更贴心的场景设计是:你当前所在公交站,下一辆要到达的公交目前在什么位置,到达本站还有几分钟,这些都考虑进去了 (这实质是位置+时间两个要素的结合设计)。而当你上车了之后,还设计了到站的提醒功能。这些细节的设计,才是真正把时间这个要素很好的体现到场景功能里面了。
3. 人的要素(行为、载体、情绪)
人这个要素,所有功能其实都是围绕人来进行设计的,场景设计中人这个要素的核心,就是真正把自己当成用户,把用户的关注点、渴求和期望找出来,然后分清主次和核心点,进行设计。例如用户的关注点在于价格,他可能采取行为可能是拼车划算。如果考虑到情绪,比如用户着急赶飞机,他就要快速到达,因此采取的行为专车或者快车的出行方式,
4. 要做的任务
任务这个要素,本来就是场景里面核心。
核心任务的提炼有助于解决用户痛点,。而滴滴出行的核心任务,从当前位置到达某一位置的过程 例如为了解决打车难的问题,滴滴设计了多种车型,为了延展自己的核心任务还开启了代驾模式
多关注生活,多从生活场景中去体验,并在需求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中,始终把场景的四个要素放进去,看看是否每个要素都有哪些发挥的空间,结合起来有哪些细节可设计,你才能更好的把握好用户场景。
三、找真实用户确认使用场景的方法
第一、产品经理自身体验产品的临场感
只有产品经理把自己当成一个小白,结合使用场景,亲自去体验这种临场感,才能避免很多坑用户的产品,用这种临场感的方式,就是到用户场景里面去,
第二在真实的使用场景中定性,对个体进行调研
找到核心用户的部分群体,让他们使用自己的产品,最好是找一些身边的人,因为这样采集的真实性会高些,你会发现他们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产品的初期,会发现不少的问题,再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会向你反馈问题,一方面验证了这个虚拟场景否真的能在实际场景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在使用过程中,触发的产品不流畅或者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就能真实呈现出来。Mvp就是在就是在通过市场检验自己产品的合理性,通过用户反馈来判断这个产品值不值得做,性价比高不高,产品定位是否符合用户要求等
总结
真实用户是产品的检验者,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确认真实用户的适用场景是确保产品落地的关键因素,我们细化功能的颗粒度,每个功能拆分不同的使用场景,避免功能浪费,确保用户的满意度与产品功能的期望值程正比,因此确认真实用户在现实的使用场景下能带给产品更多的查漏补缺,检验产品是否能解决用户痛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收获
其实在思考的过程中就明白了一些浅层次的内容
遇到的问题
如果让我进行功能拆分的话,我试过很慢,而且效率很低,特别是后台所包含的东西,我的问题在于在我写需求表的时候,已经
有了一个产品的样式在我面前,然后我才能去拆分需求,我是在做内容APP么 我是在做交易aPP么我是在做社交apP么,我还是在做工具的app呢 一个模子在我面前以后,我会参考我的竞品,他们是怎么做的呢,结合用户需求,我们的产品又能做什么呢我们竞品的优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我们做的的产品竞争优势有哪些,我们的用户群体又是谁呢,我们的产品定位是什么,我们的产品的商业模式又会是怎样的,我觉得一方面我欠缺的应该是产品思维,第二个就是专业技能也是最基础的画原型拉之类的,第三个就是对于业务的了解,怎么说呢就是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也就是所谓的为什么产品经理行业要垂直,才能好找工作把,说了有点多,总结下,说白了就是多实践多思考,多勤快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年限提上去。
明天计划
把任务10过了对之前师兄们的需求讲解视频开始研究了 查漏自己不足的地方,具体指的是交互逻辑,产品业务 画原型的标准以及原型里面出现的各种判断进行学习补充 ,如果要有一个自己踩需求做需求功能的表,写story和设计方案的一个产品就更好了,我现在急需一个产品来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