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5-18 21:45:10
1 627
今天完成
敏捷开发 和MVP 是什么 以及关系,是今天老大给我们做职业规划所提到的
mvp是最小可行产品的开发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它是最早将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方法,搞清楚有人是否需要你的产品,就是将你的产品推向市场,真实的用户反馈
以下是我收集的案例
我们来聊聊一个具体的例子。
你决定开发一个产品,饭店老板可以很方便地用这个产品为自己的饭店做一个 APP。这个产品的交互简单,只用拖拽即可,有很多预置的模板,有日历、简报、签到、相册、即时通讯等功能,并且集成了点评网站、社交网络和谷歌地图。最重要的还是,它有订座、外卖和优惠券的功能,你可以通过这些功能来盈利。这个产品真是太棒了!
如果是典型的创业公司,你会找朋友加入你的创业团队,并且融到一笔钱,然后闭关 12 个月,努力实现上述的所有功能。如果你稍微懂行的话,你会在第一个版本砍掉一些不必要的功能,这样你用 8 个月就可以发布 MVP.
在上述情况中,你将注定失败。
原因是什么呢?大部分你所做出的假设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你花了数个月的时间为你的用户做了个移动应用,但是他们可能只想要网站能适配移动端,这样顾客可以在 Google 上更好地找到饭店的网站。
或者你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开发了即时通讯功能,却发现你的用户用邮件解决沟通问题,而且他们也不想整天坐在电脑前回复信息。
或者最糟糕的情况是,饭店老板压根不想麻那个烦,对于使用科技产品和维护应用一点兴趣都没。
等待数月才能得出这些关键的结论实在太久了。最好的情况是浪费了很长的时间;最差的情况是你的公司就挂了。Peter Drucker 说过,用很高的效率做无用功,是最没用的事情。
让我们尝试把 MVP 当做一个过程的方法,看看这样做是否会更好一些。我们会迭代产品,在每个阶段都会问:
最大胆的假设是什么?
最容易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的方法是什么?
在最开始的时候,最大胆的假设可能是:饭店老板需要移动应用。
因此,最早期的 MVP 可以是移动应用的原型 —— 甚至你可以在饭店纸巾上画一个。去和饭店老板聊聊,问问他们在使用科技产品时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否已经有应用了?如果没有的话,为什么没做呢?他们想要一个应用吗?他们对科技产品有多在行呢?他们了解饭店应用的好处吗?把你的原型给他们瞧瞧,搞清楚这样的产品是否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可能你会发现饭店老板对于开发应用没什么兴趣。这有点丢人,但好消息是你所花费的不过是几个小时而已,而节省了几个月的开发时间。另一方面,你可能会发现饭店老板虽然对应用没什么兴趣,却想要简单地撘一个网站。你还是有所进展的!
但是这样还没完,你必须重复这个过程,来开发你的下一个 MVP.
现在,饭店老板最有可能为网站买单。最容易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的方法是什么?开发下一个 MVP 时可以先做几个静态网站,看看那些饭店老板反馈如何。他们喜欢这样的网站吗?这样的网站是否已经有了?他们愿意花多少做一个这样的网站?
可能一聊到钱的问题,你就会发现饭店老板并没有那么感兴趣。好消息是你只用几天的时间就了解清楚了,而不是浪费几个月的时间来开发。
或者你发现饭店老板愿意花钱做网站。然后他们付钱或者给你支票,让你来做网站。产品发布之后,告诉饭店老板如果需要更新信息就给你发邮件。是的,这个阶段需要大量人力劳动;不,这样无法规模化。然而当你还是小公司时,不要为了做的事情无法规模化而担心。有规模化的问题是件好事,因为那意味着你做的事情值得规模化。
但是与此同时,你需要重复 MVP 过程。
下面是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咱们公司的敏捷开发,缺陷 Story划分方面做得都不够好,需求分解的粒度较大,导致交付周期延长。 这种方式下迭代要求相对比较高,交付周期一般也相对比较长
最后在理解下 MVP是功能不完善的且可运作的产品,也是一种吧产品更早推向市场的方案,二敏捷开发完更强调是迭代循序渐进,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在构建初期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可视、可集成和可运行使用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收获就是理解了mvp 和敏捷开发的意义,
问题
我觉得MVP可以包含在敏捷开发过程中不知道对不对
明天
继续吧任务9和任务8过了
是否延期
没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