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完成的事情:
1.提交了任务五,了解了一些任务六的信息,正好我有公司官网后台账号,登录一看发现我没有这个管理权限,只能管理用户,没有后台管理模块!周一试试能不能要到主账号看一哈
2. 后台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先看了一些资料了解具体内容做了一些笔记!

正确的后台划分子系统的方式应该是按照业务流程来划分,以"事"为线索贯穿系统。
1.首先在构件图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构件和接口对应着事件和流程,接口与接口之间只存在实现(代表这个流程由这个事件提供的)和使用(代表这个事件要使用这个流程)这两个关系。理解了这一概念之后就可以对事与事,事与流程,流程与流程之间进行连接。
2.需要把功能不同的模块划分成构件,同时确定构件与构件之间的接口,也就是开始绘制构件图。
3.进行主题域范围的明确,界定每个主题域内进行的功能以及相关的事件。在一些书籍中也把这个关系成为上下文关系,即主题域与功能之间父级与子级的概念。
(对于研发管理子系统而言,其他的客服管理,财政管理都属于是客户关系。他们对于研发关系系统属于消费者的动作。)
通过以上三步可以把一个系统大致的框架搭建起来。这样搭建的好处在于系统的业务流程很清晰,无论是对于研发还是使用者而言都是有好处的,每个人都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事情。
上述分析方法是徐峰老师提出的SERU需求分析法中关于主题域确定,也就是系统框架结构确定的第一步,这也是设计一个系统最根基的地方,然后才是去考虑更细化,更精准的业务流程设计。把根基打好再去做子系统内部的规划就变得比较简单。对于一个系统,在设计时一定要有“自上而下”的思想,从最大的环境去考虑问题,这样才不会在后期规划中因为突然插入的东西变得混乱。

做任何事情都存在道和术,对于产品经理而言道指的是做产品的理念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术指的是做产品的技巧与规划方法等
产品的核心设计理念
在产品前期的规划中,也是我们反复明确“产品为客户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的过程
产品的边界
更像是某个阶段内对产品的约束,可能是一个季度、一个版本甚至一次升级的约束,在这个边界范围内去解决一些需求。但边界是会扩散的,随着产品被赋予不同的使命而向外进行更多的扩张。产品难以按照一条既定的路线去前行,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控制边界的方式来引导我们产品的发展走向,阶段性的目标要清晰、边界要明确,什么事情该在这个版本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都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义方式。
风险控制
很多产品经理知道控制风险的重要性,但很少人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处处去培养自己的风险控制意识。所有的项目都存在各种风险,甚至每一个产品功能的规划上、简单的交互事件里都会产生不可预期的风险。
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能被预知,也不是所有的风险都是可控的,但我们要做的在当前节点,最大化地去规避能预知、已经看到的风险,这才是我们做风险控制的目的。
设计理念,产品边界以及风险控制这三个方法我认为是做一款产品的基本思考框架。很多产品经理的规划不清晰、不知道怎么去做功能在我看来就是缺乏思考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即需要有意识的训练也重要的是形成自己思考问题的框架,愿你我共勉。
风险预知、测评方法: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如何做SWOT分析。
1、第一步:按 OT、SW 的顺序列出 优势、劣势。OT强调外部竞争,SW 强调自身优势劣势
2、第二步:进行组合:按 SO(利用优势、抓住 机会)、WT(扭转劣势,规避风险)、WO(消除不足抓住机会)、ST(利用优势规避风险),尽可能多的拟出策略;
3、第三步:确定优先级,拟定行动计划。
明天计划的事情:
1.继续学习后台
遇到的问题:
1. 学习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遇到比较绕的知识点!!
收获:
1. 认识到产品经理需要会的东西之多,应该所有行业岗位都是,只是现在是从最开始学起。(•̀ᴗ•́)و加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