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3-11 20:46:42

1 650


  1. 今天完成的事情
  2. 做了金风的脑图小部分 看需求分析
  3. 明天完成的事
  4. 和今天一样 
  5. 遇到的问题 
  6. 还是得熟练运用以前学过的测试方法吧
  7. 收获  
  8.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
  9. 负载测试是不断增加系统的负载,直到负载达到阈值——评估系统在预期工作负载下的性能的测试。
  10. 这里增加负载的意思是在测试中增加并发用户数量、用户交互等,通常是在可控的环境下进行。典型的负载测试包括在负载测试过程中确定响应时间吞吐量误码率等。
  11. 该方法可以找到系统的性能极限,可以为性能调优提供相关数据。该类方法通常要基于或模拟系统真实运行环境,且选取的业务场景也要尽可能地与实际情况相符。
  12. 举例:
  13. 对于具有预计1000并发用户负载的新开发的应用程序来说,则需要创建负载测试的脚本,配置1000个虚拟用户,然后持续运行1小时。负载测试完成后,再分析测试结果,确定应用程序将如何在预期的峰值负载下运行。
  14. 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
  15. 压力测试是指当硬件资源如cpu、内存、磁盘空间等不充足时对软件稳定性的检查。
  16. 压力测试属于负面测试(Negative testing),使大量并发用户/进程加载软件以使系统硬件资源不能应付。这个测试也被称为是疲劳测试(Fatigue testing),通过超出其能力的测试来捕获应用程序的稳定性。
  17. 压力测试的主要思想是确定系统故障,关注系统如何优雅地恢复正常,这种质量被称为是可恢复性
  18. 负面测试(Negative testing)是相对于正面测试(Positive testing)而言的。正面测试就是测试系统是否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功能;而负面测试就是测试系统是否不执行它不应该完成的操作。
  19. 尖峰测试(Spike testing)
  20. 尖峰测试(Spike testing)其实可以算作是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的子集。
  21. 尖峰测试是在目标系统经受短时间内反复增加工作负载,以至超出预期生产操作的负载量时,分析系统的行为,验证其性能特征。它还包括检查应用程序是否可以从突然增加的超预期负荷中恢复出来的测试。
  22. 举例:
  23. 在电商应用程序中经常有“整点秒杀”的活动,所以在整点时间前后的两三分钟时间里,会有巨大数量的用户进入到该活动中秒杀商品。尖峰测试就是为了分析这类场景。
  24. 可扩展性测试(Scalability Testing)
  25. 可扩展性测试(Scalability Testing)是一种非功能的测试,它测试软件应用程序以确定所有非功能能力的扩展能力,如用户负载支持、事务数量、数据量等。
  26. 容量测试(Volume testing)
  27. 容量测试是一种非功能的测试,它通过向应用程序中添加大量的数据来实现。可以通过向数据库插入大量的数据或让应用程序处理一个大型文件来进行测试应用程序。
  28. 通过容量测试,可以识别应用程序中具有大数据时的瓶颈,检查应用程序的效率,进而得到不同数据量级下应用程序的性能。
  29. 举例:
  30. 在一个新开发的网络游戏应用程序中,在进行容量测试时,可以通过向数据库中插入数百万行的数据,然后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性能的测试。
  31. 注意,这里所说的数据一定是符合其功能场景的,不是毫无关系的数据。
  32. 持久测试(Endurance testing)
  33. 持久测试(Endurance testing),也被称为是浸泡测试(Soak Testing),它也是一种非功能的测试。
  34. 持久测试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用预期的负载量对系统进行测试,以检查系统的各种行为,如内存泄露、系统错误、随机行为等。
  35. 这里的提到的相当长的时间是相对而言的,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系统设计为运行3个小时的时间,那可以使用6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持久测试;如果设计为5个小时的时间,不妨用10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持久测试。对于现在的许多网络类应用程序,通常情况下会持续运行好多天,那么进行持久测试时可以选择更长的时间段。
  1. 为什么使用思维导图?

个人认为使用思维导图有以下几点好处:

  • 把需求文档中的需求点整理到思维导图中,就不用一遍遍的去看文档,节省一些时间;

  • 思维导图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 在时间紧张时,思维导图可以替代用例,省去“写用例”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到测试执行上;

  • 利于评审。评审思维导图整理出的测试点比评审测试用例更清晰明了。对参加评审的产品和研发人员来说,看到测试点就能了解到测试覆盖是否全面,如果有的测试点不清楚输入输出,可以标出来单独提问;

  • 整理思维导图不会花费很多时间,不会因为增加了这个环节就导致测试时间不够用,况且可以把导图导出为excel格式。

  • 有利于训练测试人员的“测试思维”;

  • 有的测试人员直接开始写用例,写着写着可能就头晕了,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了。一部分原因是花了更多的时间在“写”这个动作上,而不是“思考分析”上。

  • 思维导图不能完全替代用例。一方面用例中会详细描述输入输出(包括一些测试数据),这对于执行他人用例时有帮助;另一方面,管理者可以根据用例更好的检查工作、评估工作量;更重要的,用例可以整理出一些测试集,结合到每次迭代中。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