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2-28 20:58:56

1 478


今天完成的事情:

继续绘制回家学习APP原型图



明天计划的事情:

继续绘制原型图


遇到的问题:

暂无


收获:

一、什么是签到?
百度里给出的定义,我就不在这赘述了,我只想说说自己个人的理解。
签到,换句话说就是打卡,在生活中,签到场景算是包罗万象,就说最常见的两个,让所有人被恐惧支配的签到场景吧:一个是读书的时候,上课前老师会点名或者花名册签到;另一个是工作的时候,上下班时需要通过考勤机或者移动办公APP打卡。
从实际的场景中不难抽象出签到的两个基本要素:第一,大部分的签到都有具体的时间限制(例如上课时间或者上下班时间);第二,通过规定好的方式进行登记(例如上课花名册点名或者签字,上下班考勤机打卡)。
通过签到,一方面个人表明自己已经来过,另一方面统计方可以知道你已经来过,并可能以此作为依据来进行奖惩:上课签到就是签了不挂科,不签就会挂科,上班考勤,打卡了就有工资,没打卡就扣工资。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签到场景也被各厂PD运用到线上产品功能的设计中来,但相较于现实中的签到来说,线上产品的签到功能对用户的约束较弱,主要是引导用户每日打开APP,自然时间限制更为宽松,大多都放宽到一天的任意时刻皆可,签到方式也并不局限在传统形式,多种多样,奖惩也基本成了只奖不罚,当然也是有惩罚机制的产品比如前段时间流行的起床打卡类产品,不签到自己投进的钱就没了。
二、不签到行不行?
答案肯定是不行的啦,不签到,你养我(产品经理)啊?那为什么要签到呢?这需要从产品和用户两方面去说起。
1. 为什么产品要设计签到功能?
问到为什么产品需要设计签到功能呢?很多人一定张口就来:是为了促进DAU!是,确实是,但不全是。
结合这几天研究的多款APP来说,威廉认为设计签到功能的目的大致有以下四点:
拉新:
大家应该经常可以在朋友圈里看到各种英语学习APP,健身跑步APP的打卡分享图片,通常上面都有这些信息:谁花了多少时间完成了多少任务超过了多少人,再配上一个APP二维码。
这就是产品设计时,考虑到用户自我实现的需求,利用其炫耀和虚荣的心理,将签到功能放置到当用户完成既定的任务之后,用户通过签到并分享可以向朋友展示自己的成果,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与此同时也是帮助APP完成了预期的获取新用户的目的。
促活:
这是很多产品最基础的诉求,尤其是以社交社区产品为主,因为DAU是他们生死攸关的核心数据。通过签到功能,给予登录用户一些奖励,以此来培养用户,养成每天打开APP的习惯,最终来达到提高产品用户活跃度的目的。
留存:
提高留存率这个也很好理解,一般签到页面都是会展示隔天登录的奖励,自然会吸引一部分想要奖励的用户次日再次登录。其次接着上面促进活跃度的目的来说,如果通过签到让用户养成了每日签到的习惯,那不管次日留存,七日留存,三十日存留必然都会得到提升。
营收:
签到功能可以提高产品业务的营收。
首先签到功能可以诱导用户打开特定的页面,或者完成特定的动作,拿电商APP举例,签到就可以增加商品页面的流量,自然可以提高GMV;其次签到功能给予用户的奖励可以促使用户完成消费,还是拿电商APP举例,赠送给用户的优惠券和红包,可以促使用户下单消费,从而提高平台的营收。
2. 为什么用户会想去签到?
好啦,既然产品设计出来了签到功能,那么用户为什么会想要去签到呢?当然是用户存在需求啦!
根据马斯诺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前面谈到签到功能设计的目的时,已经有提到过一些,简而言之就是用户想要通过打卡获取奖励,奖励又分为物质奖励(安全需求)和精神奖励(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两种。
物质奖励就为简单就是奖励金币、礼盒或者体验卡等等,而精神奖励则比如背单词打卡,本来就是对自己知识的提升,而分享到朋友圈可以获得其他人的认可,从而获得社交货币等等,当然精神奖励的形式不只有这一种,荣誉称号,排名等等都是。
三、如何设计签到功能
说到这,就有人问了,既然签到功能有这么多用处,那么该怎么去设计呢?别着急,要设计出一个有灵魂的签到功能,就需要把签到功能拆解成几个部分去设计:
1. 触发方式
常见的签到触发方式有:自动签到手动签到两种。
顾名思义,自动签到就是当用户完成预期行为时系统自动签到成功,有些产品是把登录作为预期行为,所以登录即签到,有些产品把发言作为预期行为,所以用户一旦发言就会自动签到成功。而手动签到一般都是需要用户去主动点击并获取奖励。
不管是哪种触发方式,都各有利弊,需要根据产品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自动签到可以引导用户完成预期行为,但是给用户的反馈很弱,用户的使用成本较低,所以放弃成本也随之变低;手动签到更符合用户现实中的签到场景和习惯,用户反馈的感知很强,有一定的成本投入,但是很难引导用户完成预期行为。
2. 签到形式
常见的签到形式有三种:每日签到连续签到累计签到
不同的签到形式对于签到周期和签到奖励的设计要求就存在着不同。每日签到的签到周期为单天,签到奖励级别也基本相同,而连续签到和累计签到,存在一定天数的签到周期,签到的奖励也存在着一个逐步累加增多的过程。
在签到形式的设计上,需要结合自身产品的实际情况,例如连续签到就需要产品自身对于用户的使用来讲是高频的,不然就毫无意义,低频的产品是很难通过签到奖励来吸引用户去每天打开APP的,用户无法做到连续签到,这样的设计就显得徒劳。
除此之外还要把特殊场景考虑进去,例如连续签到的断签,有时间限制下的累计签到的缺签,这写情况很容易造成用户对产品的负面情绪,破罐子破摔,需要给用户提供一些补救措施,通过设计好的补救措施诱导用户进行一些预期行为,用户也一定会很乐意配合的。
3. 签到周期
讲到签到周期前,需要顺带讲讲一个概念叫做21天效应,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读书的时候听老师说过一句话,叫做30天养成一个好习惯。最近在研究签到的时候发现养成习惯的周期远比30天要短,只需要短短21天。
而这21天的习惯养成周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
不难看出,养成习惯最重要的阶段其实就在于前七天刻意提醒,这也就是签到功能所要做的,通过奖励激励刻意让用户做出预期行为,养成习惯,所以大部分产品的签到周期都是为7天,当然也有14天等等。
这里我们还是着重谈一谈7日签到周期,7日签到并不只是在第7天给用户大奖奖励这么简单,下面列出了几款市面上常见的APP的签到周期在具体每天的奖励详情。
标有颜色的表示当天奖励存在特殊升级,一般来说奖励升级就是一个周期节点,威廉把它称为“激励点”
激励点通常是周期的最后一天,但通过看图可以清楚地发现,除了正常的第7天为激励点外,大部分产品在7日周期内不止存在一个激励点,而是多个激励点,这些激励点,又将7天这个大周期拆分为几个小周期。
这就形成了两种周期模型: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APP为代表的322周期模型和以趣头条为代表的313周期模型,其余周期模型大多是在这基础上去进行演变的。
3天这个小周期也很有意思,不管你是学生还是白领,你们都会把星期三作为周中,也是心理上的节点,周三之前日子过得慢且难熬,周三之后仿佛就要到周末了,轻松且愉快,所以3天是人们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形成的小周期,因此不管哪种周期模型里都有3天这个小周期。
每一个激励点就像用户行为的里程碑一样,尽可能让用户在较短周期内到达里程碑获取奖励,通过小周期的完成去叠加来实现让用户在长周期内养成打开APP的习惯。
关于激励点的设置,最好是结合数据来分析,看看你的用户最容易在哪天断签,在那天设置激励点,让用户刻意去提醒自己在那天完成签到,从而实现连续签到和产品设计的目的。
4. 签到奖励
签到奖励的内容在用户为什么需要签到中有所提及。我想说的是,签到奖励是激励点的核心,签到机制能够正常的运作,它的原动力就是在于签到奖励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所以一定需要给予用户提前和明确的确定性,让用户知道奖励的存在,并且针对签到周期模型,签到奖励的力度需要有一定的递进和升级。
任何产品的设计都是有其明确的目的和意义的,包括签到奖励的设置,最好是可以跟产品业务相关联,透过它将产品的核心价值传递给用户,并且它也往往体现出PD试图培养用户怎样的使用行为。
理解起来也很简单,例如我们的产品核心功能是异性视频聊天,通过签到功能将视频聊天卡作为签到奖励赠送给用户,就可以引导用户去使用视频聊天功能。
还有一点,就是给予用户的奖励最好可以是能够直接去使用,不要牵扯到转化,因为每一层转化就意味着一层用户的流失。比如给用户积分奖励,让用户可以使用积分直接兑换奖品一定好于让用户去抽奖获取奖品。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