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2-24 21:14:44
1 647
今天完成的事情:
今天临时有事,看了看任务5的学习资料
明天计划的事情:
完成调研
遇到的问题:
暂无
收获:
一、互联网产品设计:账户体系的核心要素
账户体系要素:
账户体系的几个关键词:UID、用户名、用户账号、Open ID,以下为各个名词的详细解释。
1、用户身份标识(UID)
系统自动给用户分配的唯一身份标识,相当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是组织机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统一赋予的单位身份证。仅面向系统技术底层的身份标识,实现系统底层的用户管理。
2、用户名(Username)
面向用户层的唯一身份标识,由用户自定义或系统随机分配。作为用户登录/登出使用账户的唯一有效电子凭证,也可以使用用户的手机或邮箱作为便捷登录的凭证,而用户名是否可修改是有前提条件的。
账户体系核心要素
3、用户账号(User Account)
用户账号是一个集合概念,包括用户名、用户昵称。为了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绝大多数时候使用邮箱、手机作为别名登录。昵称只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非充当账户体系的核心环节。
4、开放账户(OpenID)
借助第三方的开放平台账户,授权快捷登录,极大地降低了用户注册应用的原始成本。实现一键注册与一键登录,导入OpenID平台上的昵称、头像、位置等已有信息,尤其是通过OpenID导入用户关系链数据,减轻人工录入的工作负担。
网站用户管理
优秀账户要素:
一款软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框架之初必须确认账户体系的关键要素。一款优秀的产品一定是拥有强大成长性的账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唯一系统分配UID:任何一款具备用户注册功能的软件产品具备的基础设置,UID不生不灭、不支持修改,不作用在应用层,与用户绝缘、直接作用在系统之中。
2、唯一用户名(Username):系统分配(比如QQ号)/用户自定义(比如微信号)唯一的应用层之上的身份标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证的功能极为类似。面向的对象是整个系统账户相关信息,前台账户登录、后台订单管理、后台用户管理…涉及账户唯一性的功能模块都无一幸免,所以对用户名要特别重视。
3、多元化的用户账户(UA):为用户提供多元的身份标识选择,一般以手机、邮箱为登录备选项,而手机/邮箱有易变动,很难成为系统决定性的字段元素。手机/邮箱的可修改性注定多个标识映射到同一个UID,确保账户相关信息的稳定性。
4、开放账户(OpenID):开放账户并不是一款产品的是否优秀的必要条件,更大程度上应该是运营策略或增强用户粘性或加快转化率,开放账户是基本账户体系的一个补充,产品设计过程切忌“主次颠倒”。
账户体系价值点(商业模式):
账户体系面向的不只是系统本身/产品规划,规模和口碑带来的价值点溢于外部价值。产品系统级的价值和溢出商业价值:
· 产品价值
1.提升系统的持续迭代能力,为后期产品扩张预先铺垫;
2.加强账户相关功能模块的可行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3.账户融合能力提升,产品生态圈布局一站式账户通行证;
· 商业价值
1.靓号炒作,账号交易市场潜在价值巨大;(QQ、手机靓号)
2.增值服务,用户付费修改,全方位增加产品盈利点;
不同产品受账户的影响程度不均等,服务类产品大多建立在用户账户的基础之上,产品主体是用户;工具类产品往往是弱账户体系的,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价值挖掘。账户体系作为极为重要的数据结构组成部分,迫使主流的工具类应用也逐步重视“账户”的概念,并且为已有产品引入了账户体系。产品演化过程中,账户的初心为个人业务数据的做支撑,而随着产品周期的逐步递进,账户的长尾价值日益凸显,市场潜在的海量数据力量不容忽视。
二、用户体验五要素
01
战略层 什么是用户体验: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感受。 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给用户一个积极、高效的体验,他们会持续使用你的产品,产品满足用户某方面的需求并来盈利,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等等。 五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用户体验要素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完成任务,创建一个总体的用户体验设计。 适用场景:设计: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用户体验: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 做设计的时候 1、明确产品设计方向,做好战略层和范围层的设计 2、为产品制作骨架结构层,框架层 3、表现层就是我们的皮肤 02 范围层 用户体验五要素设计产品包含哪两种形式的产品:信息型产品和功能型产品 什么是信息型媒介产品:关键词(信息),内容型的产品的实质就是连接人与内容的,所以这个内容从哪来,到哪里去,如何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什么是功能型平台产品:关键词(任务),这类产品多从一个或者多个的用户目标出发,通过一个个的功能点来满足用户的一个又一个的需求,从而满足用户的终极需求。 03 结构层 五要素的具体定义: 战略层:成功的用户体验,其基础必须是一个被明确表达的战略。了解企业与用户对产品的期望和目标,能够促进用户体验的确立和制定。 范围层:我的产品需要有什么功能和内容? 结构层:(是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分界线,此处的决策更倾向于抽象化。)结构层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选项的模式和顺序。结构层是用来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要考虑他们完成事情之后能够去哪里。结构层可以通过树状图整理产品整个的页面的结构。 框架层:产品的框架层:按钮、控件、照片、文本区域的位置。框架层是用于优化页面设计布局的,哪些元件该放在什么位置,同样的内容应该用那种方法表现等。 表现层:视觉、听觉、(触觉)的体验设计。 04 框架层 战略层:产品目标:(1)、我们希望从产品得到什么?。产品目标决定产品定位。用户需求:(2)、用户希望从产品得到什么? 。使用场景、用户群体决定用户需求。战略层是为产品设计的整体走向指明方向的,所以这一步虽然抽象,但却非常重要。 范围层:功能规格:对产品的“功能组合”的详细描述,需要何种模式的功能。内容需求:对各种“内容元素”的要求的详细描述,需要何种顺序的信息展示。 结构层:交互设计: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交互设计的作用和路线很像,都是指示用户如何快速、准确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好的路线一般都是不怎么曲折的,好的交互设计也不会让用户操作的时候在几个页面内反复跳转。 信息架构:关注如何将信息表达给用户的元素。信息架构的作用和指路牌比较像,当你来到叉路口时可以提醒你该往哪里走,让你可以清晰、不迷路地找到你需要的信息。 框架层:信息设计:用一种能“反映用户思路”和“支持他们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分类和排列这些信息元素。选择表现形式和分类排列的设计功能。 界面设计(功能):选择正确的界面元素和正确的界面布局,让用户能快速找到目标功能。将重要的功能放在显眼的位置,相似的功能分类放置在一起等等。 导航设计(信息):屏幕上元素的组合,允许用户在相关的内容之间自由的切换,找到足够多有效的信息。 表现层:感知设计:“弥补网站框架层的逻辑排布”的视觉呈现问题。有的人称之为视觉设计,这是不准确的,像app的话还会有听觉、触觉的感知,所以应该称之为感知设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