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12-06 15:18:28
1 565
一、今天完成的事情
1.今天把小程序材料整理了一遍 ,完成ppt
2.完成小程序的登录注册 标注 验收
3.提交任务五
4.查看 任务五 深度思考
没想到深度思考这么多问题,都是做任务时不知道的,问题太多了
打算 计划一天拿几个看吧
今天的深度思考是问题是反馈机制是什么?
标注 和验收 就不放了 和上次的没有太大差别
反馈小总结
反馈作用 是什么 ?
帮助用户随时感知系统的状态,满足用户的控制感,消减不确定性给用户带来的负面情绪。
一句话 让用户知道系统在他的指示下正在干活,干完活就有,就有自己想要的结果。
一、反馈内容
常见的反馈内容 四种 :错误;确认;警告;传达信息;
1.确认 (本人意愿)
反馈提示当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内容之一,
包括让用户确定系统是否可获取一些用户权限,用户的当前操作是否是自己本意,用户选择分享等。
2.警告;(重大影响)
提示当前的用户操作将造成重大影响,如购买某理财产品有风险确定购买?删除这个APP将删除它保存的所有数据确定删除?关闭定位功能将不能准确为您服务等都属于警告提示,
相较于确定提示,警告提示更多的突出当前操作将会造成的影响,一般包括标题(操作描述)、内容(操作将会造成的影响)、选择按钮。
因此,警告提示最好为疑问语气(最终还是要看场景的),且影响描述要简单直接,避免引起用户误解,按钮也要清晰明白,避免“是否”等说法。
3.传达信息;(特定信息)
向用户传达系统升级、推荐、广告等信息,如点开豆瓣,提示你今天的内容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如最新版本增加了啥啥啥牛逼功能,问你要不要升级;如 提示你,我们要搞个大活动啦,你上去可以领取啥啥啥福利之类的等等。
传达信息的频次要适当,特别是一些非必要信息,否则容易引起用户反感。
、二、反馈方式
常见的反馈方式有以下6种:弹框、页面、标签、(功能性)动画、小红点和声音
1.弹框反馈。(最主要的)
弹框可以分为模态弹框和非模态弹框,它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强制用户交互。
模态弹框 使用场景
用于展示优先级最高的信息。一般都会出现在用户在进行有风险性,不可逆的操作。
表单输入时能用弹窗提示吗?
表单信息录入报错也可以通过弹框也完成,但是有缺点:
1. 弹框会遮挡界面信息,用户看不到表单内容;
2.页面反馈
页面反馈的更倾向于是一个流程的终点站。
例如我们购买理财前要做的风险评测,购买商品最后的结果都会通过一个新的页面来展示。
页面反馈的主体是操作流程,而弹框反馈的主体是操作行为。
3.标签
(文字)标签在反馈体系中同样占据一席位置,
使用场景比较单一:主要用于表单信息录入场景,用户录入信息的过程可以提供逐行报错提示。
优点 在录入项目过多的情况下,标签可以给予更具有指向性的提示,用户不用费力去寻找。
4.动画
这里的动画特指的是功能性动画。
动画的合理使用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小动画对我们来说像是眼睛的甜点一样,我们会不自觉的被它们吸引。
使用场景 (过程状态)
正在加载中、正在下载中,这些表示“过程”的状态用动画来演示是非常合适的。
能否全使用动画提示?
不行,因为动画太复杂的话会拖慢界面加载的速度。
小思考
前面说的三种反馈样式主要展示的是结果,而动画因为其自身的特性则可以用来展示过程。
一句话,动画只是甜点,不是正餐,吃多了会发胖。
5.小红点
小红点 (偶尔也会出现),
例如在网易云音乐里下载一首歌,你不会收到一个弹框“歌曲下载完成”,你只会在本地音乐里看到一个小红点,这就意味着下载完成。
优点
小红点虽然用的不多,但是它的存在可以缓解弹框的压力。
6.声音
电话按键,每按一下就会发出“滴”的声响,告诉用户按键成功。
反馈时间时间影响设计方式吗?
· 0.1秒:这是用户感受系统是在即时反应的阈值,系统除了直接显示操作结果外,不需要其它特殊的反馈提示。例如,用户点击播放按钮,视频立即播放,而不会提示“视频将要播放”。
· 1秒:通常来说,操作反馈的延迟时间在0.2秒到1.0秒之间仍然不需要特殊的反馈提示,但此时用户已经感觉到自己对数据失去了直接的操控。
以点赞为例,如果不能在1秒内响应,用户就会感到UI控件响应很慢,失去了操作的流畅感,极有可能点击以后再次点击才发现已取消点赞,连续多次点击导致操作失败。
你是不是有疑问,才1秒,怎么可能导致连续点击?别忘了信息经过神经传到人的大脑进行处理也是需要时间的,等大脑做出反应,时间早已不止过去1秒。
· 1秒到10秒:对于超过1秒的延迟,有必要通过加载动画、反馈提示语等手段进行提示,告知用户服务没有宕机,程序正在处理相关的任务,请继续安心使用。
· 超过10:10秒是用户将注意力保持在当前任务的时间阈值。
任何需要超过10秒才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有明确的进度指示器(条状进度条、饼状进度条、倒计时等)提醒用户,以缓解他们的焦虑。
同时为用户指明中断当前操作的方法,让用户可以切换任务,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处理其它事务。例如,爱奇艺片头广告的倒计时提示,同时可以下滑页面查看其它内容。
反馈位置如何设计?
1、在当前页面场景下,信息反馈提示应该放在操作发生地附近。
根据心理学的注意力分配模型,不熟悉或十分关注的操作都会占据人脑相当多的注意力资源。若任务有延时反馈,则操作完成后注意力发生聚焦,投射在行为发生地附近,以关注产生的结果。
2、刷新页面或页面跳转,场景下信息反馈提示应该放在用户最渴望看到它的地方或最容易注意到它的地方。
网页加载刷新的特性常常让用户分散注意力。新的页面中,用户会短暂失忆,不一定会推动滚动条来找到刚才操作的区域,因为原来聚焦范围已经消失掉了。他们会渴望一目了然看见信息的反馈。这个时候,把反馈信息提示放在新页面中的显著位置是最佳的选择。
反馈速度有不同吗?
(立即反馈)(结果反馈)
反馈可以分为流程反馈和行为反馈。
流程反馈指的是用户的操作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处理,例如加载新动态,下载一首歌;
行为反馈属于即时性的反馈,用户可以立马看到,例如点赞一首歌,关注一个人。
三、反馈原则 轻量化和差异化。
五、设计反馈 思路
六、找出所有需要反馈的场景,然后进行优先级的排布,将重要的信息优先使用页面和(模态)弹框来展示,然后依次使用(非模态)弹框,标签和动效来展示。
以上内容 有转载资料 也有个人提问 并非复制粘贴组成
二、明天计划的事情
1.开始任务六
2.完成1-2个深度思考
3.准备下一节小课堂内容
三、遇到的问题
1.有的小程序,不支持微信登录原因是什么?
四、收获
1. 梳理了 反馈机制设计的内容
http://task.jnshu.com/zentao/my-task.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