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完成的事情:今天发现了一个遗漏的知识点,就是媒体查询:
使用 @media 查询,你可以针对不同的媒体类型定义不同的样式。
@media 可以针对不同的屏幕尺寸设置不同的样式,特别是如果你需要设置设计响应式的页面,@media 是非常有用的。
当你重置浏览器大小的过程中,页面也会根据浏览器的宽度和高度重新渲染页面。
媒体类型,目前响应式用的是:screen
媒体功能:
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可见区域宽度与高度的比率
color 定义输出设备每一组彩色原件的个数。如果不是彩色设备,则值等于0
color-index 定义在输出设备的彩色查询表中的条目数。如果没有使用彩色查询表,则值等于0
device-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宽度与高度的比率。
device-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高度。
device-width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宽度。
grid 用来查询输出设备是否使用栅格或点阵。
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可见区域高度。
max-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宽度与高度的最大比率。
max-color 定义输出设备每一组彩色原件的最大个数。
max-color-index 定义在输出设备的彩色查询表中的最大条目数。
max-device-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宽度与高度的最大比率。
max-device-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的最大高度。
max-device-width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最大可见宽度。
max-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最大可见区域高度。
max-monochrome 定义在一个单色框架缓冲区中每像素包含的最大单色原件个数。
max-resolution 定义设备的最大分辨率。
max-width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最大可见区域宽度。
min-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可见区域宽度与高度的最小比率。
min-color 定义输出设备每一组彩色原件的最小个数。
min-color-index 定义在输出设备的彩色查询表中的最小条目数。
min-device-aspect-ratio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可见宽度与高度的最小比率。
min-device-width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最小可见宽度。
min-device-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的屏幕的最小可见高度。
min-height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最小可见区域高度。
min-monochrome 定义在一个单色框架缓冲区中每像素包含的最小单色原件个数
min-resolution 定义设备的最小分辨率。
min-width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最小可见区域宽度。
monochrome 定义在一个单色框架缓冲区中每像素包含的单色原件个数。如果不是单色设备,则值等于0
orientation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可见区域高度是否大于或等于宽度。
resolution 定义设备的分辨率。如:96dpi, 300dpi, 118dpcm
scan 定义电视类设备的扫描工序。
width 定义输出设备中的页面可见区域宽度。
其中 device 表示设备硬件方面的屏幕尺寸,是无法改变的。
也就是说device-height就是设备屏幕高度,height是屏幕页面可见的高度,可以通过缩小视窗来改变。
语法:@madie +媒体类型+and/not/only+(媒体功能也就是想要设定的范围){}
@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992px){
.footer-media{
align-items: center;
}
}
<div class="col-lg-3 d-flex flex-column justify-content-between footer-media">
<h5 class="mt-2 mb-2">技能树—改变你我</h5>
<div class="mt-2 mb-2">
<a href="#">关于我们</a> |
<a href="#">联系我们</a> |
<a href="#">合作企业</a>
</div>
</div>

上图可以看到 页面尺寸在992以上的时候链接是靠左对齐的,而小于992是则水平居中对齐,这就是响应式的原理。
通过这个属性,我改动了原来图中的几个地方,比如div只有单边padding 独占一行的时候无法居中,添加媒体查询,可以在他独占一行时去掉padding,非常好用。如图:

今天微调好了图一,并完成了图二,学会了媒体查询让响应式更自然了:
.list-top{
padding: 1.5rem 6rem;
}
.list-top span{
color: #29b078;
}
.company{
padding: 0 6rem 6rem 6rem;
}
.company ul{
width : 100%;
padding: 0 2rem;
}
.company li{
margin: 0 auto;
}
.company nav{
background: #fff;
}
.ico-circle{
display : inline-block;
width : 10px;
height : 10px;
border : 1px solid #ff650e;
border-radius: 50%;
margin-right : 5px;
}
.company a{
color : #29b078;
white-space: nowrap;
margin : 0;
display : block;
width : 100px;
}
.ul-head{
padding : 1.5rem 0;
font-size : 20px;
font-weight : bold;
border-bottom: 2px solid #fafafa;
}
.company a:hover{
color: #ff650e;
}
a:hover .ico-circle{
background: #f9a372;
}
.tudou{
background: #fff;
}
.tudou-head{
padding : 2rem 3rem;
border-bottom: 3px solid #fafafa;
}
.tudou-head img{
float: left;
}
.tudou-main{
padding: 0 3rem;
}
.tudou-main p{
padding: 2rem 0;
}
<div class="container-fluid list-top">
<p>首页><span>合作企业</span></p>
</div>
<div class="container-fluid company">
<div class="row">
<div class="col-lg-3">
<nav class="navbar">
<ul class="navbar-nav">
<li class="nav-item ul-head">
合作伙伴
</li>
<li class="nav-item py-2">
<a class="nav-link" href=""> <span class="ico-circle"></span> 阿里巴巴</a>
</li>
<li class="nav-item py-2">
<a class="nav-link" href=""> <span class="ico-circle"></span> 腾讯视频</a>
</li>
<li class="nav-item py-2">
<a class="nav-link" href=""> <span class="ico-circle"></span> 土豆网</a>
</li>
<li class="nav-item py-2">
<a class="nav-link" href=""> <span class="ico-circle"></span> 北京葡萄藤</a>
</li>
<li class="nav-item py-2">
<a class="nav-link" href=""> <span class="ico-circle"></span> 阿里巴巴</a>
</li>
<li class="nav-item py-2">
<a class="nav-link" href=""> <span class="ico-circle"></span> 腾讯视频</a>
</li>
<li class="nav-item py-2">
<a class="nav-link" href=""> <span class="ico-circle"></span> 土豆网</a>
</li>
<li class="nav-item py-2">
<a class="nav-link" href=""> <span class="ico-circle"></span> 北京葡萄藤</a>
</li>
</ul>
</nav>
</div>
<div class="col-lg-9">
<div class=" tudou">
<div class="tudou-head">
<img src="tudou.png" alt="">
<p>土豆是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旗下短视频平台,以“只要时刻有趣着”为口号,号召全球有趣短视频。
由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移动事业群总裁何小鹏兼任总裁,全力进击PUGC领域。
2005年4月15日正式上线,是全球最早上线的视频网站之一。2014年1月,“土豆网”正式更名为“土豆”,
标志着土豆网进入品牌发展的新阶段
</p>
</div>

明天计划的事情:争取今天完成图三。
遇到的问题:熟练度是最大的问题。
收获:学会了媒体查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