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11-07 12:14:39
1 741
今天完成的事情:任务13
明天计划完成的事情:任务14
遇到的问题:发现我对与静态布局、自适应布局、流式布局、响应式布局、弹性布局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
学到的知识和收获如下:
静态布局:布局特点:不管浏览器尺寸具体是多少,网页布局始终按照最初写代码时的布局来显示,设置min-width,这样的话,如果小于这个宽度就会出现滚动条,如果大于这个宽度则内容居中外加背景。
流式布局:页面元素的宽度按照屏幕分辨率进行分配调整,但整体布局不变,像栅栏系统就是流式布局的一种。
1、布局特点:屏幕分辨率变化时,页面里元素的大小会变化而但布局不变。【这就导致如果屏幕太大或者太小都会导致元素无法正常显示】
2、设计方法:使用%百分比定义宽度,高度大都是用px来固定住,可以根据可视区域 和父元素的实时尺寸进行调整,尽可能的适应各种分辨率。往往配合 max-width/min-width 等属性控制尺寸流动范围以免过大或者过小影响阅读。
流式布局的缺点是是如果屏幕尺度跨度太大,那么在相对其原始设计而言过小或过大的屏幕上不能正常显示。因为宽度使用%百分比定义,但是高度和文字大小等大都是用px来固定,所以在大屏幕的手机下显示效果会变成有些页面元素宽度被拉的很长,但是高度、文字大小还是和原来一样(这些就无法变得“流式”),显示非常不协调。
自适应布局:分别为不同的屏幕分辨率定义布局,即创建多个静态布局,每个静态布局对应一个屏幕分辨率范围,改变屏幕分辨率可以切换不同的静态页面
局部(页面元素位置发生改变),但在每个静态布局中页面元素不随窗口大小的调整发生变化。可以把自适应布局看作是静态布局的一个系列。
1、布局特点:屏幕分辨率变化时,页面里面元素的位置会变化而大小不会变化。
2、设计方法:使用 @media 媒体查询给不同尺寸和介质的设备切换不同的样式。在优秀的响应范围设计下可以给适配范围内的设备最好的体验,在同一个设备下实际还是固定的布局。
响应式布局:流式布局的理念,即页面元素宽度随着窗口调整而自动适配,分别为不同的屏幕分辨率定义布局。即:创建多个流体式布局,分别对应一个屏幕分辨率范围。可以把响应式布局看作是流式布局和自适应布局设计理念的融合。
1、布局特点:每个屏幕分辨率下面会有一个布局样式,即元素位置和大小都会变。
2、设计方法:媒体查询+流式布局。通常使用 @media 媒体查询 和网格系统 (Grid System) 配合相对布局单位进行布局,实际上就是综合响应式、流动等上述技术通过 CSS 给单一网页不同设备返回不同样式的技术统称。
响应式与自适应的原理是相似的,都是检测设备,根据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css,而且css都是采用的百分比的,而不是固定的宽度,不同点是响应式的模板在不同的设备上看上去是不一样的,会随着设备的改变而改变展示样式,而自适应不会,所有的设备看起来都是一套的模板,不过是长度或者图片变小了,不会根据设备采用不同的展示样式,流式就是采用了一些设置,当宽度大于多少时怎么展示,小于多少时怎么展示,而且展示的方式向水流一样,一部分一部分的加载,静态的就是采用固定宽度的了。
流式布局是用于解决类似的设备不同分辨率之间的兼容(一般分辨率差异较少);响应式是用于解决不用设备之间不用分辨率之间的兼容问题(一般是指PC,平板,手机等设备之间较大的分辨率差异)。
弹性布局:弹性布局的特点是,包裹文字的各元素的尺寸采用em/rem做单位,而页面的主要划分区域的尺寸仍使用百分数或px做单位(同「流式布局」或「静态/固定布局」)。早期浏览器不支持整个页面按比例缩放,仅支持网页内文字尺寸的放大,这种情况下。使用em/rem做单位,可以使包裹文字的元素随着文字的缩放而缩放。用em/rem定义尺寸的另一个好处是更能适应缩进/以字体单位padding或margin/浏览器设置字体尺寸等情况(因为em/rem相对于字体大小,会同步改变)。例如:p{ text-indent: 2em; }。
优点:理想状态是所有屏幕的高宽比和最初的设计高宽比一样,或者相差不多,完美适应。
缺点:这种rem+js只不过是宽度自适应,高度没有做到自适应,一些对高度,或者元素间距要求比较高的设计,则这种布局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只是宽度自适应,更推荐响应式设计。
如果做移动端,且设计对高度和元素间距要求不高,那么弹性布局(rem+js)是最好的选择,一份css+一份js调节font-size。
师兄说我基础不行,有意去看了这方面资料,大部分是手敲,以后要加强基础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