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8-30 21:24:41

2 602


今天完成的事:

总结任务2的等价类划分,BUG的级别,BUG的跟踪

明天计划的事:

任务3

遇到的问题:

暂无

任务总结:

等价类划分,指的是一种典型的、重要的黑盒测试方法。其就是解决如何选择适当的数据子集来代表整个数据集的问题,通过降低测试的数目去实现“合理的”覆盖,以此来发现更多的软件缺陷,统计好数据后由此对软件进行改进升级。

等价类划分法将程序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有效的和无效的)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当做测试用例进行合理的分类,测试用例由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的代表组成,从而保证测试用例具有完整性和代表性。利用这一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可以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依据,选择适当的典型子集,认真分析和推敲说明书的各项需求,特别是功能需求,尽可能多地发现错误。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系统性的确定要输入的测试条件的方法。
由于等价类是在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基础上进行划分的,并且等价类划分不仅可以用来确定测试用例中的数据的输入输出的精确取值范围,也可以用来准备中间值、状态和与时间相关的数据以及接口参数等,所以等价类可以用在系统测试、集成测试和组件测试中,在有明确的条件和限制的情况下,利用等价类划分技术可以设计出完备的测试用例。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设计一些不必要的测试用例,因为这种测试用例一般使用相同的等价类数据,从而使测试对象得到同样的反映行为。对于等价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它的划分方法。等价类划分的方法分为两个主要的步骤,划分等价类型和设计测试用例。

有效等价类划分

有效等价类指对于程序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以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预先规定的功能和性能。有效等价类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根据系统的输入域划分若干部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有代表性数据当做数据测试的测试用例,等价类是输入域的集合。以下是对有效等价类数据集的一些例子。
终端用户输入的命令
与最终用户交互的系统提示
接受相关的用户文件的名称
提供初始化值和边界等
提供格式化输出数据的命令
在图形模式(比如鼠标点击时)提供的数据
失败时显示的回应消息

无效等价类划分

无效等价类和有效等价类相反,无效等价类是指对于软件规格说明而言,没有意义的、不合理的输入数据集合。利用无效等价类,可以找出程序异常说明情况,检查程序的功能和性能的实现是否有不符合规格说明要求的地方。以下是无效等价类数据集的一些例子。
在一个不正确的地方提供适当的值。
验证边界值
验证外部边界的值
用户输入的命令
最终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提示
验证与边界和外部边界值的数值数据

等价类划分的方法

按区间划分。
按数值划分。
按数值集合划分。
按限制条件或规划划分。
按处理方式划分。

等价类划分的原则

在输入条件规定的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中(假定有n个值),并且程序要对每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以确定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在规定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
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下,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在确定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将该等价类进一步地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等价类表的建立

等价类表的建立如表3-1所示。
表3-1是等价类表的基础,可依据表3-1确定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可按下列步骤来确定:
表3-1 等价类表
1)在分析需求规格说明的基础上划分等价类,列出等价类表,为每一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
2)将程序可能的输入数据分成若干个子集,从每个子集中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等价类是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在该子集中的每个输入数据的作用都是等效的。
3)设计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按照这一步骤重复进行,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4)设计新的测试用例,使其仅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按照这一步骤重复进行,直到所有的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bug的级别

按照jira管理工具上,bug主要分五类

1) Blocker阻碍开发或测试工作的问题。(这个测试人员通常很少遇到)

2) Critical系统无法执行、崩溃或严重资源不足、应用模块无法启动或异常退出、无法测试、造成系统不稳定。

 具体基本上可分为:

○ 严重花屏

○ 内存泄漏

○ 用户数据丢失或破坏

○ 系统崩溃/死机/冻结

○ 模块无法启动或异常退出

○ 严重的数值计算错误

○ 功能设计与需求严重不符

○ 用户权限问题

○ 安全问题

○ 其它导致无法测试的错误

3) Major影响系统功能或操作,主要功能存在严重缺陷,但不会影响到系统稳定性

 具体基本上可分为:

○功能未实现

○ 功能错误

○ 系统刷新错误

○ 语音或数据通讯错误

○ 轻微的数值计算错误

○ 系统所提供的功能或服务受明显的影响

4) Minor界面、性能缺陷

         具体基本上可分为:

○ 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

○ 边界条件下错误

○ 提示信息错误(包括未给出信息、信息提示错误等)

○ 长时间操作无进度提示

○ 系统未优化(性能问题)

○ 光标跳转设置不好,鼠标(光标)定位错误

5) Trivial易用性及建议性问题

具体基本上可分为:

○ 界面格式等不规范

○ 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

○ 操作时未给用户提示

○ 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 个别不影响产品理解的错别字

○ 文字排列不整齐等一些小问题

○ 建议

bug的跟踪


测试人员发现了BUG,提交到Bugzilla中,状态为new,BUG的接受者为开发接口人员 开发接口将BUG分配给相关的模块的开发人员,状态修改为已分配

开发人员和测试确认BUG,如果是本人的BUG,则设置为接收;如果是别的开发人员的问题,则转发出去,由下一个开发人员来进行此行为;如果认为不是问题,则需要大家讨论并确认后,拒绝这个BUG,然后测试人员关闭此问题。

如果开发人员接受了BUG,并修改好以后,将BUG状态修改为已修复,并告知测试在哪个版本中可以测试。

测试人员在新版本中测试,如果发现问题依然存在,则拒绝修改;如果已经修复,则关闭BUG。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