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6-04 23:21:11

3 867


今日完成的事:

需求分析的步骤

梳理各部门的职能

一个系统如果涉及到很多部门,那么梳理各部门的职能能帮助我们去理解他们提出需求的原因,甚至通过了解各部门的职能反过头去质疑其他部门提出的需求。

有时候用户提需求的时候只是出于自身考虑,并没有想到其他部门,所以当需求涉及多个部门的时候,需求分析人员在需求调研阶段把各部门的职能弄清楚。

梳理业务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去购买一个系统,对于企业而言购买系统就是想将公司的业务放在系统上去做。不同类型的企业或不同部门,业务是不一样的,业务的复杂程度决定了系统的复杂程度,若一个复杂的业务能够被梳理的逻辑清晰条理清晰,系统也不会很复杂,但前提是你很懂很懂业务。

当一个业务小白如何快速的理解业务,可以搜集业务相关的名词解释,弄懂这些名词算四分之一理解业务。每种业务都会有其特定的术语,你需要理解透每一个业务以及业务与业务的差别

梳理信息

这需要需求分析人员懂一些技术才能梳理清楚,对需求分析人员很高要求的一个层次。对于系统的底层数据,需要梳理数据与数据的流向,数据与数据的逻辑关系,这些都梳理清楚以后,对于现在的开发或是以后的迭代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梳理支撑环境

业务需求以及数据都弄清楚以后,还需要考虑非功能性的需求,比如系统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是什么,用谷歌浏览器还是IE浏览器等。

如何去实现上面,做到以下:

· 根据组织结构梳理职能域,比如机构/部门的职能,各岗位的工作职责

· 根据职能域梳理业务元素,包括业务术语、名词解释等

· 根据业务元素梳理业务活动,如业务流程、业务环节、状态、信息等

· 根据业务活动梳理业务等内外联系,如业务协作、信息流向

· 描绘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如用户分类、业务分类、信息分类

问自己几个问题,看看是否真正的理解需求:

1. 业务对象清楚了没有?系统的用户以及各功能模块的用户是谁是否清楚。

2. 业务流程清楚了没有?各环节的处理人以及处理动作是否清楚。

3. 业务场景清楚了没有?每个需求的业务场景是否弄清楚,所有需求的业务场景是否能连接在一起,在脑海中完整的形成一个故事。

4. 业务事项数量清楚了没有?一共有多少个需求,一共有多少种角色,一共有多少张报表,一共有多少个前置条件……

5. 跨部门的业务关系清楚了没有?这个部门与那个部门的关系以及产生的哪些业务往来是否清楚。

业务场景

什么是业务场景?

场景是我们设计功能时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所谓场景,就是用户在进行这步操作时所处的周围环境。

这里的周围环境包含的维度很多,比如用户的属性,年龄、身份、工作等。

场景不仅指物理环境,比如在车上、飞机上、教室里,还指任务场景,比如开空调的业务场景是因为夏天很热,需求是身体凉快不热。

任何产品都是一种物质存在,要使其有意义,就应该置其于恰当的社会环境中,而且这种环境与其他工具或人密不可分。

 

用户在提需求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提这个需求?目前是遇到什么困难?现在是怎么做的?如果涉及到业务数量的,还可以问下量大不大?

将用户提出的需求业务场景梳理清楚后,接下来就是需要过滤用户的需求,有时候客户提出的需求并不是“真”的需求。

很多时候因为客户自己本身对业务的不了解或者对行业知识不了解,基于某些情况,客户提出一些假需求,客户提出“假需求”的情况有:

· 客户对自己本身对业务或行业上的知识不是很了解;

· 客户基于“花少的钱获得更多的功能”心理提出很多个性化的需求;

· 客户在提需求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撒谎;

· 客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导致假需求的产生。

识别客户的需求到底是不是真的需求,最重要的一条是识别客户提出需求的动机,知道为什么客户会提出这个需求?(又回到业务场景的问题了)

知道客户提出需求的动机以后,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客户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前后不连贯,或者没有逻辑,这类需求往往就是假的需求。

把需求当成一个情景剧,有人物、有业务场景、有目标、有故事背景、有做事的动机、有情节等,可以用语言或者图形的方式将故事描绘出来。

功能界面

将用户的需求理解清楚后,只是脑海中或者文字的说明,需要更形象,通常是除了文字说明还需要画原型图,很难理解的需求,画出系统界面后,开发人员能一下子看明白。

功能界面需要将每个功能按钮、查询条件、交互方式、以及界面上字段的类型、取数来源、排序等都需要细化。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