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5-23 21:31:31
1 624
今天完成的事情:(一定要写非常细致的内容,比如说学会了盒子模型,了解了Margin)
跟各位大佬讨论需求的来源以及具体需求如何分析。
研究敏捷开发具体步骤内容。
看别人家产品的原型是怎么标注的。
研究后台和前台的具体配合。
明天计划的事情:(一定要写非常细致的内容)
看书,看文章。
写调研PPT。
感觉最近文章看的没啥重点。
多看需求类型的吧
遇到的问题:(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暂无
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学到了什么知识)
张小龙所言「需求只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不来自调研、分析、讨论或竞争对手」?
对于张小龙关于需求来源的描述,我持90%的赞同,10%的不赞同。
先说10%的不赞同,从调研中获得需求,是可行的,而不是骗人的。对于新人来说,通过调研来感知用户的需求,来获得工作的内容,是产品人员成长最重要的过程。包括看用户反馈、看数据统计,都是可以获得需求,但未必是核心需求。所以,小龙兄的这个耙子倒打了很多的新人,让新人对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好的联想,是不对的。
再说90%的赞同。把这个讲话和张小龙此前的一篇知乎回答结合起来看,体验会更深一些。用户体验与做到自然 张小龙说的需求,更像是“核心需求”,日常的功能点,再张那里,可能不归类于“需求”,而归类于“功能点”。
对于这个讲话,可能更多人关注的不是调研有没有用,而是如果调研没用,那么需求从哪里来?
那么,需求从哪里来呢,如何发现需求?
1、亲身体会感同身受,如果你是一个超级用户,你做出来的东西通常不会烂到家,而且能吸引一批跟你一样的用户。而如果仅仅是一个做工作的,浅尝辄止的PM,也只能“打着用户体验、用户需求的旗号”去做一份工作而已。
2、观察用户的行为,和用户行为背后的意义。
这个用户八成会说:我冷,想要厚一点的衣服。但如果你给她一个军大衣,那她八成会鄙视你。因为你没理解“要靓不要命”背后的含义。
这个用户的行为表现是冷,这个用户行为背后,是要温暖,解决温暖,可并不是只有衣服而已,如果旁边有个烤肉餐厅,这个用户会考虑嘛?如果这个时候,有个帅哥出现在旁边抱着她说,那就是不但身体暖了,心也暖了。---仅举例,请勿追究是否已婚未婚的问题。
3、把行为背后的人群进行类聚,需求就出来了。这个时候,需要的是,针对目标用户群进行核心需求的分离,然后选中最核心的需求进行运作。
再回到调研本身。调研、数据统计、用户反馈是用来印证产品对于需求的满足程度的,更多是后知后觉的东西。调研能得出的内容,几乎都是显性的,你不能期望用户能帮你改善产品,这只能说明产品的需求不够明确,对用户的理解不够明确。如果很多普通用户不断提反馈,这是产品人员的羞耻,当然,少数热心用户除外。
再退一步说,产品人员理应能想到这些调研、数据所反馈出来的需求,而不是要依赖这些反馈来创造需求。但通过调研、用户反馈和数据能极大的提高用户体验,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认为,如果PM把自己作为一个真实的用户,那么这些需求的来源根本不是问题,完全不需要依赖于外部,而且这需求80%以上是相对靠谱的。而如果把用户当成一个工作,那为了完成这个工作,你会通过调研、通过用户反馈、通过数据统计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