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5-22 22:16:48
1 684
今天完成的事情:(一定要写非常细致的内容,比如说学会了盒子模型,了解了Margin)
今天把网页部分调研好了。
太专注于错误提示了,绞尽脑汁想各种可能错误的可能性。
没有太多去关注成功后跳转到哪个页面,对用户的引导是怎样的。
以及注册登录找回密码过程的使用体验是什么样的。
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以产品的定位及用户体验的为中心。
明天计划的事情:(一定要写非常细致的内容)
明天要把app调研完。
遇到的问题:(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就怕有漏掉的错误提示情况。
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学到了什么知识)
分享下面一片文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385325/answer/625112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抛开产品去谈功能逻辑是耍流氓。
谈功能逻辑要遵循业务逻辑。在你的业务中,注册、登录分别对应的收益是什么,用户为什么需要注册和登录,这些逻辑如果不理清,谈大而化之的内容没有价值。
如果是一款希望用户大量传播的产品,不管是Web还是App,最有效的方式,可能都是社交产品的第三方授权登录,登录后再做注册引导或不做,因为你的业务逻辑是需要用户大量的传播,而不是需要留下用户的具体资料;
如果是一款交易类的产品,不管是Web还是App,优先考虑的都是安全性问题,所以注册尽量多的让用户填写真实信息并完成相关的验证,密码安全级别也要求较高;登录也应当考虑安全性,登录控件之类的怕是免不了。
如果是一款工具型产品,那么注册可能就要足够的轻薄,登录与否也不应是阻碍用户使用产品的选项。
因此,这个问题事实上没法回答,除非你先把你的业务逻辑秀出来再说。
-----------------------2015年9月7日更新------------------------------
这年头真是,给了原则不展开,居然被嘲讽。那好,那就以豆瓣为例,不过我不打算深入聊,我认为光一个注册就够说了,那么就说注册吧。
豆瓣注册页面还原:

豆瓣的注册页面,很简单。
用户需要填写邮箱(登录名)、密码(不解释)、名号(昵称),并通过手机接收验证码后点击注册按钮,完成注册。
问题来了。
问题1:为什么要邮箱作为登录名,手机接收验证码,为什么不可以手机直接注册?
我猜(请注意,这里用词),原因是:
1)历史遗留问题,需要统一登录名,便于数据库管理——当然,对于注册用户来说,每一个用户一定会分配一个数字ID,但数字ID并不作为登录名使用。使用数字ID作为登录名的,目前只有QQ,为什么?一样,历史遗留问题。
2)验证手机是为了:获取用户的手机号,同时后台绑定用户的登录名,这样运营人员可以掌握自己的真实用户数和一人多号的情况,这种做法普遍用于游戏、社区等产品类型中、交易类型的产品也会使用。
3)手机注册容易引发用户对于隐私泄露的担忧。(其实不用手机注册用手机验证也一样然并卵,该泄露的一样会泄露)
(批注:9月9日更新,楼下
指出,这里还因为其他业务需要使用邮箱进行密码找回等功能,请问,手机注册反向绑定邮箱不能实现这个功能吗?我甚至可以去掉猜测,因为绝大多数有一定历史的产品,都摆脱不了邮箱注册和邮箱登录,很简单,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前,邮箱登录、数字账号及个性ID是最标准的做法,君不见暴雪战网做的多账号合并?君不见盛大的统一通行证去合并多个性账号?还历史的帐,这里如果没有历史原因,我还真是醉了。)OK,这是我们的反推,作为产品经理,在这一个字段中,就需要考虑:
历史问题、用户体验、站方利益,甚至还包括,技术实现。
接下来,密码的位数是多少?有没有什么要求?为什么这么要求?
知乎的要求是:6位数,别的没说,但默认应该是区分大小写,包含英文与数字,屏蔽大部分符号字符。
豆瓣的要求是:8位数,区分大小写,包含英文与数字,屏蔽大部分符号字符。
问题来了。
问题2:为什么要这么设定?有无其他设定。
密码当然是出于安全考量了。
同时,密码当然是越长越复杂越安全,最好是大小写+数字+允许的特殊字符,但是很显然,社区的账号安全比起支付要弱,所以并没有强制要求,那么,支付宝为什么设置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你能理解了吗?为什么社区只有登录密码,没有发表密码呢?这里就已经有解答了对吧?
(批注:9月9日更新,楼下
指出,可以用二维码等方式登录,没错,移动端你也用二维码吗?移动端可以很简单,一个手机号,接收验证码即可注册和登录,根本不需要你做什么繁琐的密码设置,这样是最简单,但国内这样做的虽然不多,可并不是没有,不要以为只有二维码这一项,这仅仅是一种选择。否则用户手机不在身边就不能完成注册和登录了吗?)一些企业的内部系统和一些产品,甚至要求你不可以使用过去X个月用过(甚至是过去用过)的密码。
安全级别不同,密码的要求不同,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系统遗留的历史问题,如果早些年上线的是一个10位密码起步的设置,那么相信,之后就很难去调整为6位密码起步了。因为这面临的是整个账号认证体系的调整。
接下来,昵称为什么不叫昵称,一定要叫「名号」,这个不解释了,就是给用户以新鲜感,但是说实话,如果不是这么一个被认为有逼格的小清新产品,你可能不会看到这样的命名方式,同样,这里也有历史遗留问题,轻易不能改。豆瓣之前希望把豆邮改私信,结果你知道了。
(批注:9月9日更新,楼下
在更新中指出,这是一个文化建设为目的的行为,没错,标新立异就是一个文化塑造的手段,可惜的是,最初的时候,设计为了追求与众不同,这就是起因而已。)好了,常居地这个,是根据IP地址判定,提升新用户体验的,让不明觉厉的新用户觉得「腻害,我在哪里你都知道。」同时,这个设定有利于完善用户数据库中的用户数据。如果你知道广告推送的要求是越来越精准,你就知道地域信息的获取有多重要,那么一款产品中,如果有这样的需求,你该怎么做,我想你可能也会有结论。
当然,对于用户来说,这个常居地是否一定是真实的?未必。用户就算填写耶路撒冷,但是用着通利福尼亚的IP,你也一样认可他填写的内容,不是吗?
(批注:9月9日更新,楼下
你说这里是豆瓣为了同城,可以这样理解,但一个新用户进来在没有要使用同城的时候,为什么要有居住地选项,是用户的需求,还是站方的需求?一个产品经理,应该如何考虑问题?仅考虑用户需求和体验是吗?那么你反驳的不正是在说明,一个注册的功能逻辑,不能仅仅考虑用户吗?不是正在说明,产品经理必须考虑业务逻辑吗?)手机号验证码刚才说过了。而这里的问题是,假使没有这俩字段行不行?
结论是,行。
为什么?看看我上面说的,自己去想。
其他的,用户协议这种就是个默认的玩意儿,不用管了,反正用户也不会看,看了还是得用,所以你看豆瓣「贴心」的帮你勾选了。
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要默认勾选已经阅读过用户协议了?
答案是:用户懒,不会看内容的,他只想完成注册,所以勾选了吧,免得眼神不好又懒的用户不勾选直接点注册,结果跳不到下一步去要投诉。
(批注:9月9日更新,感谢楼下
在更新中的提醒,我确实看错了,豆瓣没有默认勾选同意。默认勾选的情况是存在的,原因也很简单,我不再说明,国内大多数产品都这么做,我并没有说这种做法是对的,我在分析原因,谢谢你。 )说完注册的字段,看右侧的两个链接。
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有一个「点击下载豆瓣移动应用」的选项?
答案很简单:因为希望新用户完成注册的同时还可以顺带着把App装了,这是一个极好的广告位。
好了,不说了。
请问一下题主。
刚才说的这些东西里,你觉得产品经理在做一个注册功能甚至注册页面时,要考虑哪些问题?
最后,我教你一招。
如果你希望能够很清楚明白的搞清楚注册、登录的逻辑,请你挑选10个不同类型的产品,然后把它们的注册、登录的每一个页面都还原出来,然后反推设计目的。
10个如果不够,做100个,然后你自然就知道,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不给你例子了,你也就知道,所谓给例子的回答是多么扯淡。
(批注:9月9日更新,楼下
给出了很多例子来打脸,可是你压根没明白我说这一段的目的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功能逻辑的讨论建立在对业务逻辑理解的基础上X3!感谢你给出的例子,因为你说明的就是我强调的原则。)BTW,如果你只是专注于某一个功能逻辑,而不去考虑整个业务逻辑,甚至背后的商业逻辑,那么你离一个好的产品经理的距离恐怕还非常遥远。
产品经理的段位,从我的角度看是这样的:
初级产品经理考虑功能本身;
中级产品经理考虑功能的同时还要考虑体验;
高级产品经理更多考虑业务逻辑;
资深的产品经理探讨商业逻辑;
牛逼的产品经理实现需求、创造体验、打造商业模式。
完
=================2015年9月9日更新===================
,你根本没理解我的更新是在针对谁。
你给出的所谓例子,是在极大的误导新人。
产品设计上,理念、原则、思路可以举一反三,但必须建立在对业务逻辑的充分理解上。
提问者希望以小见大,这件事情根本就是不可能。
另外,提醒提问者一点,考虑注册和登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返回和字符串。我想,这里的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提及这一点。讨论UI,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毫无价值,你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完善的产品经理的职责理解和工作理解。
当然,我已经不做产品很久了,或许我的理念已经落后了。
最后,我也放一些截图,希望
打脸愉快,咱们就不用放高大上的国外作品了。




另外,百度提供快捷登录和二维码登录,但密码依然需要设定。

新浪默认手机注册,用户协议放置给你看,为什么同时提供邮箱注册?历史原因,还是为了密码找回?


以前是怎样的?你还记得不?

支付宝,也默认勾选,为什么默认也手机?你说这设计和业务逻辑及背后的商业逻辑有没有关联?

亚马逊中国,符合你的例子,没错吧?

不说了,我本来7日的补充就是针对你的冷嘲热讽,9日,再针对一次,你既然先胃部不适,后啪啪啪啪,那就撕呗。
对了,我不是产品经理出身,但我并不是没有做过产品,正因为如此,我让提问者不要想着以小见大,一个回答解决所有问题,我让他好好去学习其他的产品是怎么做的,从反推策划开始,从产品分析开始。我不是什么大神,我在知乎混了4年多,任何时候我都没有自封过大V、大神之类,谢谢你的抬举。
哦,对了,麻烦你下次要吐槽别人的时候,也@别人一下,这是最起码的尊重,否则就是背地里暗戳戳。我虽然没有点你的赞同和感谢,但我也没有点反对与没有帮助,特此说明一下。
谢谢你加粗,我确定你看不懂我在说什么,却以为自己了解的很透彻。送一句忠告给你,不要教别人,这是极大的误导。流氓什么的,不是你说了算。最后,不要再展示google、facebook之类的了,他们的设计并不代表比国内的产品更好更合理。另外,感谢你支撑我的观点,用实际行动告诉别人什么叫做在不懂业务逻辑下讨论功能逻辑,因为根本不会产生任何逻辑。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385325
注册,登录,找回密码,我们在设计这几个功能点时,需要确定的是通过这些功能点我们要达到什么目的?我们能够为用户带来什么。
而不是单纯的仅仅是当做一个功能来设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