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3-26 22:27:40
1 1092
今日完成的事情: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兼容性测试、边界值测试、UI测试
明日计划的事情:看看接口测试吧
遇到的问题:emm.......迷迷糊糊一知半解 有待消化
收获:
单元测试:是指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子系统或系统,进行集成测试
确认测试:是对通过组合测试的软件进行的,这些软件已经存于系统目标设备的介质上。确认测试的目的是要表明软件是可以工作的,并且符合”软件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
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的测试,将硬件、软件、操作人员看作一个整体,检验它是否有不符合系统说明书的地方
验收测试:在软件产品完成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之后,产品发布之前所进行的软件测试活动。
α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受控测试
β测试:测试是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开发者通常不在测试现场
兼容性测试:兼容测试主要是检查软件在不同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上是否可以正常的运行,即是通常说的软件的可移植性。
兼容性测试的侧重点:对兼容环境的分析。通常,是在运行软件的环境不是很确定的情况下,才需要做兼容。
根据软件运行的需要,或者根据需求文档,一般都能够得出用户会在什么环境下使用该软件,把这些环境整理成表单,就得出做兼容测试的兼容环境了。
兼容和配置测试的区别在于,做配置测试通常不是Clean OS下做测试,而兼容测试多是在Clean OS的环境下做的。
兼容性测试的核心内容:
(1)测试软件是否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兼容;
(2)测试软件是否能在同一操作系统平台的不同版本上兼容;
(3)软件本身能否向前或者向后兼容;
(4)测试软件能否与其它相关的软件兼容;
(5)数据兼容性测试,主要是指数据能否共享;
配置和兼容性测试通称对开发系统类软件比较重要,例如驱动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具体进行时仍然按照测试用例来执行
边界值测试: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这种情况下,其测试用例来自等价类的边界。
UI测试:测试用户界面的色彩搭配、整体布局、行距、对齐,样式统一等等。还有就是一些控件是否合理,提示信息和页面信息是否有语法错误等等
兼容性测试还分很多,web和app;web分浏览器的类型,app分iOS和Android;两个不同的系统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分辨率啊,操作习惯啊,push测试,安装卸载等等,东西太多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