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2-10 23:27:07
1 657
今天完成的事情:1.Java中异常处理的学习;
Java中的所有错误并非都是异常,有一些是错误可以处理的,常见的异常发生的原因:
- 用户输入了非法数据。
要打开的文件不存在。
网络通信时连接中断,或者JVM内存溢出。
应该说引起错误的原因通常是因为用户的错误,程序错误和物理错误,常见的异常的类型:
- 检查性异常:最具代表的检查性异常是用户错误或问题引起的异常,这是程序员无法预见的。例如要打开一个不存在文件时,一个异常就发生了,这些异常在编译时不能被简单地忽略。
- 运行时异常: 运行时异常是可能被程序员避免的异常。与检查性异常相反,运行时异常可以在编译时被忽略。
- 错误: 错误不是异常,而是脱离程序员控制的问题。错误在代码中通常被忽略。例如,当栈溢出时,一个错误就发生了,它们在编译也检查不到的。
Exception 类的层次
所有的异常类是从 java.lang.Exception 类继承的子类。
Exception 类是 Throwable 类的子类。除了Exception类外,Throwable还有一个子类Error 。
Java 程序通常不捕获错误。错误一般发生在严重故障时,它们在Java程序处理的范畴之外。
Error 用来指示运行时环境发生的错误。
例如,JVM 内存溢出。一般地,程序不会从错误中恢复。
异常类有两个主要的子类:IOException 类和 RuntimeException 类。
捕获异常
使用 try 和 catch 关键字可以捕获异常。try/catch 代码块放在异常可能发生的地方。
try/catch代码块中的代码称为保护代码,使用 try/catch 的语法如下:
try{
//代码块
}catch(ExceptionName e){
//catch块
}
Catch 语句包含要捕获异常类型的声明。当保护代码块中发生一个异常时,try 后面的 catch 块就会被检查。
如果发生的异常包含在 catch 块中,异常会被传递到该 catch 块,这和传递一个参数到方法是一样。
实例(下面的例子中声明有两个元素的一个数组,当代码试图访问数组的第三个元素的时候就会抛出一个异常。):
package com.yuyi.exception;
public class Except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new int [2]; //定义一个数组
try {
System.out.println(a[3]); //测试的代码
}catch(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Exception thrown :"+e); //异常的捕捉
}
finally {
a[0]=6;
System.out.println("First element value:" +a[0]);
System.out.println("The finally statement is executed");
}
}
}
测试结果:
Exception thrown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3
First element value:6
The finally statement is executed
多重捕抓块
个 try 代码块后面跟随多个 catch 代码块的情况就叫多重捕获。
多重捕获块的语法如下所示:
上面的代码段包含了 3 个 catch块。
可以在 try 语句后面添加任意数量的 catch 块。
如果保护代码中发生异常,异常被抛给第一个 catch 块。
如果抛出异常的数据类型与 ExceptionType1 匹配,它在这里就会被捕获。
如果不匹配,它会被传递给第二个 catch 块。
如此,直到异常被捕获或者通过所有的 catch 块。
实例:
try{
file = new FileInputStream(fileName);
x = (byte) file.read();}catch(IOException i)
{
i.printStackTrace(); return -1;
}
catch(FileNotFoundException f) //Not valid!
{
f.printStackTrace(); return -1;
}
2.数据库里插入100万条数据,对比建索引和不建索引的效率查别。再插入3000万条数据,然后是2亿条,别说话,用心去感受数据库的性能。 说来比较的惭愧,这部分我是看了师兄的日报才写出来的!
ET max_heap_table_size=1024*1024*2000;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insert_Student(in item integer)
begin
declare counter int;
set counter=item;
while counter >=1 do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4,'2940141654','Wangyuxi','1999-07-30 22:44:54','LA','www.baidu.com','Never give up','Sarsh');
set counter =counter -1;
end while ;
end
@
代码部分我是抄了师兄的,其实就是创建了一个存储过程并调用它,执行的结果非常的缓慢,毕竟100万条数据没有个三四十分钟是完不成的。应该说学到这任务一差不多完成了,这两天应该进行一个总结,反思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明天的计划:总结和学习;
今天的收获:
- 1、检查性异常: 不处理编译不能通过
- 2、非检查性异常:不处理编译可以通过,如果有抛出直接抛到控制台
- 3、运行时异常: 就是非检查性异常
- 4、非运行时异常: 就是检查性异常
异常使用可遵循下面的原则:
1:在当前方法被覆盖时,覆盖他的方法必须抛出相同的异常或异常的子类;
2:在当前方法声明中使用try-catch语句捕获异常;
3:如果父类抛出多个异常,则覆盖方法必须抛出那些异常的一个子集,不能抛出新异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