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1-21 22:31:49
1 653
一、今天完成的事情
1、在服务器上成功安装部署nginx
由于没有完成备案,所以没有子域
查看nginx日志
配置反向代理
2、jetty本地测试项目
3、学习了如何编写脚本,明天准备好小课堂,后天完成脚本编写并使用
4、复习了restful,加深了理解
常用的请求方法及区别:
GET(SELECT):从服务器取出资源(一项或多项)。
POST(CREATE):在服务器新建一个资源。
PUT(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后的完整资源)。
PATCH(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的属性)。
DELETE(DELETE):从服务器删除资源。
所以CRUD的REST这么设计:
数据表 | url网址 | http method | 数据库操作 |
|
student | /student | POST | CREATE | 新建一个学生 |
/student/list | GET | SELECT | 获取全部学生 | |
/student/1 | DELETE | DELETE | 删除指定id的学生 | |
/student/1 | PUT | UPDATE | 更新指定id的学生 |
在controller层写好处理方法,调用service层(因为逻辑简单,service层没有做什么处理),再调用DAO(SSM中就是mapper)进行对数据库的操作。
为什么要用Rest风格,如果不用Rest的话,接口应该怎么定义,在使用Rest风格之前,大家都是用什么方式写接口的?
为什么用?说实话,完全是没办法才用的,客户端类型层出不穷,只好出规范了。
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导致一个服务器面对多种客户端(浏览器、安卓、ios),需要一套统一的API,趋势选择的RESTful,因为REST是2000年提出的,直到苹果ios引领,安卓参与,移动互联网爆发,才真正广泛使用,因为有了需求,才有了用武之地。
不用Rest,就是以前的,没有什么规则,URI经常有动词表示操作,get有时也提交数据,post经常用来更新资源,总之比较混乱。并没有统一的规范.
二、明天计划完成的事情
1、准备小课堂
2、看基础
3、学脚本
三、遇到的问题
1、对linux的命令非常不熟悉,除了最基本的那几个,基本每一步操作都需要从网上查找相关的命令来操作,效率实在不敢恭维,还需要记忆更多的命令才算能完成基本命令行操作吧
2、进度太慢了,还有小课堂准备的习惯不好,总是头一天花一天时间准备,如果每天准备2个小时,效果应该比现在好很多
3、任务是做完了2个了,但是对每个步骤没有稍微进行深入的了解,导致感觉心里比较虚,基础知识不过关,导致之前使劲想出来的代码,再次回头复习的时候要花不少时间才能看懂
四、收获
如上所述
task3开始时间:2017.01.21
预计demo时间:2018.01.27
暂无延期风险
http://task.ptteng.com/zentao/project-task-350.ht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