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12-23 10:49:52

1 919


第三日 吃了泡面

第四日 正常

一、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需求出发,挖掘用户内心真正的目标,并转为为产品需求的过程。

1. 工作流程

(1)用户分析通过用户生活形态分群的方法,按照用户的价值观和生活形态特征,对用户进行分群,形成具有典型性的细分群组,并且总结提炼出该群组用户的一般特征,清晰定位目标市场与目标用户群体,指导产品开发和创新。主要解决目标用户是谁,市场预期容量有多大的问题。

(2)需求挖掘根据上一阶段选定的目标用户群,进行抽样研究,通过记录某一特定类型用户的生活场景或业务使用体验,洞察用户的典型行为或生活习惯,了解他们在特定场景下的需求,结合企业自身的能力,拓展业务创新的空间。

(3)需求验证在定性挖掘用户需求碎片的基础上,要通过定量的调查从两个方面对需求进行验证:首先,要验证需求的普遍性,目标用户群中是否大部分用户都有类似的需求;其次,要验证需求的迫切性,目标用户群中大部分用户对需求的排列顺序。经过验证排序后的需求,就可以作为用户需求的最后输入。当然,要最终成为产品需求并且转化成产品功能,还需要从其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筛选。

2.需求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功能分解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信息建模法和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1)功能分解方法。

将新系统作为多功能模块的组合。各功能义可分解为若干子功能及接口,子功能再继续分解。便可得到系统的雏形,即功能分解——功能、子功能、功能接口。

(2)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从问题空间到某种表示的映射方法,是结构化方法中重要且被普遍接受的表示系统,由数据流图和数据词典构成并表示。此分析法又称为数据流法。其基本策略是跟踪数据流,即研究问题域中数据流动方式及在各个环节上所进行的处理,从而发现数据流和加工。结构化分析可定义为数据流、数据处理或加工、数据存储、端点、处理说明和数据字典。

(3)信息建模方法。

它从数据角度对现实世界建立模型。大型软件较复杂;很难直接对其分析和设计,常借助模型。模型是开发中常用工具,系统包括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决策支持。实质上,也可看成由一系列有序模型构成,其有序模型通常为功能模型、信息模型、数据模型、控制模型和决策模型。有序是指这些模型是分别在系统的不同开发阶段及开发层次一同建立的。建立系统常用的基本工具是E—R图。经过改进后称为信息建模法,后来又发展为语义数据建模方法,并引入了许多面向对象的特点。

信息建模可定义为实体或对象、属性、关系、父类型/子类型和关联对象。此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实体和关系,基本工具是E-R图,其基本要素由实体、属性和联系构成。该方法的基本策略是从现实中找出实体,然后再用属性进行描述。

(4)面向对象的分析力法。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的关键是识别问题域内的对象,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三类模型,即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面向对象主要考虑类或对象、结构与连接、继承和封装、消息通信,只表示面向对象的分析中几项最重要特征。类的对象是对问题域中事物的完整映射,包括事物的数据特征(即属性)和行为特征(即服务)。

3.软件需求分析工具

需求分析报告:word、ppt、visio、Frontpage、excel、VC、BC、Ps。

二、多方面的测试方法编写测试点

1.设计测试用例关键点:

(1)复用率,随产品不断升级,需要涉及更详细些,可一劳永逸;如仅使用一两次,没必要写的太仔细。

(2)项目进度,时间允许可详尽,时间紧可执行即可。

(3)使用对象,如果供多人使用,尤其让后参加测试的工程师来执行,则需要设计的更加详细些。

(4)关注有效功能,大多数情况:我们不太可能在一个测试用例包含全部测试要求,因为众多的功能及不同的路径组合将使测试用例步骤繁多,操作复杂,或者完全不具可操作性。说这些并不是意味为需求中定义的每个功能和特性,编写一个或多个测试用例,只要把握好适度即可。

(5)做好需求分析,这里的需求包含显示和隐式需求,根据需求文档将不同需求来源划分成一个个需求点,针对每小点进行测试分析,界定测试范围,并运用多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产生测试节点。

(6)注重测试用例评审,评审会以检验功能是否覆盖完全,评审会成员有设计,开发,测试及专家成员。

2.测试用例应该包含以下信息:

(1)产品相关信息

a、软件产品或项目的版本、名称

b、功能模块名、以及功能的描述和测试平台

这些信息建议可以在测试案例手工选择。

(2)基本记录信息

a、 测试用例入库者、入库时间

b、 测试用例更新者以及测试用例更新时间

这些信息建议可以由测试案例自动生成。

(3)测试用例的属性

a、测试用例ID:测试用例的ID(由案例管理系统自动生成,方便跟踪管理)

b、测试用例名称:测试用例的名称

c、测试功能点:测试的功能检查点

d、测试目的:该测试功能点的测试目的

e、测试级别:主路径测试、烟雾测试、基本功能测试、详细功能测试。

 几个测试级别进行说明:

 主路径测试:对照需求中重要模块和功能的最主要功能路径,主路径测试为设计探针模块,快速检查程序的可测试性(可测试性还包括安装测试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的测试案例

 烟雾测试:对照需求中所有模块的主要功能路径,主路径测试案例为烟雾测试案例的子集,烟雾测试为做回归测试的主要依据的测试案例。

 基本功能测试:对照需求和总体设计中所有模块和功能的基本功能路径,基本功能测试为测试软件产品的非重要级别模块,书写完全的自动测试脚本的主要依据。

 详细功能测试:对照总体设计中所有模块和功能的功能路径,测试各个模块及功能各个层次,各种类型。详细功能测试案例为对重点模块,易发生错误的模块的主要依据。

f、测试类型:功能测试、边界测试、异常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兼容测试、容错性测试,安全测试、恢复测试、安装测试、界面测试、启动/停止测试、文档测试、配置测试、可靠性测试、易用性测试、多语言测试,Internationalization testing(国际化测试),Localization testing(本地化测试),Globalization testing(全球化测试),Accessibility testing(快捷键测试,也称残障测试), Deployment testing,EULA(End User License Agreement最终用户许可协议),User Experience等等。

g、预置条件:对测试的特殊条件或配置进行说明

h、测试步骤:详细描述测试过程,案例的操作步骤建议少于15个。

i、预期结果:预期的测试结果

3.测试用例管理工具:

word: 轻量级,估计效果类似于Excel。可以管理少量测试用例。

IBM Rational TestManager: 重量级。

Microsoft Test Manager:重量级,强大。

禅道zentao: 免费开源,不过定制能力不足,不好用层级结构管理用例

TestLink: 功能相对强大的开源工具,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