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11-29 23:15:39

1 626


今天完成的事情:

1.看了点关于第三方登陆的知识:

使用第三方登陆用第三种方法会比较多,当用户使用第三方注册时,更多的是想省去本地注册时的麻烦,第四种方式会使得用户感受不到第三方登陆带来的便利,造成不好的用户体验。


2.看了几个网站的设置模块:

哔哩哔哩的设置界面:

产品定位:以视频分享为传播内容的弹幕网站,用户多以90后 00后等年轻人为主。

弹幕、二次元是其最鲜明的特色,兼顾一定的社区文化。

b站的设置功能很大一部分被挪到在了个人中心里面,所以设置板块中只有隐私、排序、个人标签的设置。


youtube:

产品定位:google旗下的以视频分享为主的网站。用户范围较广,各年龄层,各地区都有分布。

youtube的价值观为言论自由、信息自由、机会自由、归属自由。给了用户极为广阔的发挥空间来展示自己。

youtube的特色在于:

关联账号:可以关联到twitter,通过别的社交网站起到推广自己的作用,对于想要同时将视频分享到twitter的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隐私设置:基本的隐私设置之外,另外增加了观看视频前的广告设置,这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可以设置为按浏览类别推送广告,阻止特定的广告以及不允许针对用户兴趣投放的广告。


sina微博和twitter的定位都是关于时事热点的讨论社区。两个网站的设置也非常相似。基本都是账户、安全及隐私设置、消息设置、屏蔽设置等。

微博比较不同的是有比较靠前的个人中心和v认证,通过购买会员等方法标识出不同的身份。运用马斯洛需求说中的尊重需求,丰富社区的玩法的同时创造收入。

twitter查找好友的功能由于在首页已经纯在,在设置中再次出现似乎有点功能上的重叠。


知乎和豆瓣同是知识和文字分享的网站,豆瓣用户以文艺小清新为主,知乎用户面相对更加广泛,涵盖阶层、年龄段更多。

豆瓣的设置异常简洁,只有基本的账号密码设置,个人信息设置。或许是考虑到用户的。

知乎的设置同样简洁,不同之处在于知乎提供了大量的消息设置,这和知乎邀请回答等玩法不无关系。


明天计划的事情:继续调研网站和app。

 

遇到的问题:对于网站和app的调研比较生疏,摸不到门。

 

收获:稍稍了解了点不同类型网站设置模块的不同之处。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