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11-21 23:35:30

4 903


今天完成的事情:对于大家常用的五要素调研做了深入了解和思考贴出自己的总结短文。

最大的收获是对于产品的用户体验五要素分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了,下面是自己结合多篇文章和自己的思考做出的简单总结,和大家探讨一下,如有不同欢迎指正。
1.战略层:我们做这款产品的目标和解决的用户需求。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做这款产品?
    整个产品周期很长,需要顶一个战略,有规划,有指导思想才能好好做产品。
首先我们要有商业目标,我们做这款产品的原因是什么是为了赚一个亿成为亿万富翁,是为了设计出一款改变世界的伟大产品,或者先试着干一年积累几百万用户方便后续拉投资?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商业目标。还有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产品定位目标用户是哪些?解决的核心用户需求是什么?
整个产品周期很长,先定个战略,有规划,有指导思想,才能够好好做产品。比如,我们做产品总得定一个小目标吧?
(1)商业目标或者说商业需求:比方说,先赚它一个亿。再比如,我们先干一年,目标积累100万用户(也好拉投资)。这就是我们的商业目标。
(2)用户需求:比方说,我们觉得有的用户打车困难,有的用户的汽车总是自己一个人开,浪费空间,所以我们想来个共享经济,做个滴滴,让没车的用户可以方便地做有车的用户的车。这就是我们的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需要好好挖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各种方式挖掘用户的核心需求。为了避免我们的做法与用户需求有偏离,我们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类,把典型的用户种类划分制作成用户画像Personal,甚至,我们可以把用户画像打印出来挂在墙上,以后做决定的时候时刻想着他们的需求,这样就不至于我们做出太过于偏离用户需求的决定。
商业需求是公司内部需求,用户需求是公司外在需求,它们共同组成战略层的核心内容。
2.范围层。 产品战略定好之后我们就需要具体这个产品要提供什么内容,提供给用户什么功能。我依然拿滴滴打车做例子,当确定了要让没车的用户可以方便的做有车用户的车那么我们需要提供什么功能来实现这一用户需求呢?第一我们需要用户提出出发地和目的地,方便司机去接单。第二我们需要司机方便快速找到乘客,也需要乘客知道司机的位置所以我们需要提供用户和司机的精准定位。我们还需要提供乘客和司机的沟通交流功能便于他们及时的沟通了解。我们需要提供支付功能当完成形成后便于结算乘车费用。一款产品需要提供很多功能才能更好的解决用户需求,给客户好的用户体验。我们描述的这些产品功能其实就是范围层要考虑的东西。总结来说就是范围层就是我们需要做哪些功能,哪些不需要或者暂时不需要,哪些先做哪些后做,考虑的是为了完成我们的产品战略需要做什么的问题。
3.结构层 是根据用户思考行为方式去确定的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
  • 这里的交互设计和后面谈到的表现层中的交互是不一样的,表现层的交互可以说是具体的交互样式,这里说的交互设计简单说就是和用户的一种对话关系是贯穿整个产品的交互设计风格,包括对话时你表现的思维维度和让用户感觉你和他所处的位置关系上。
思维维度是从理解用户,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与用户对话,这种“对话”(页面具体功能设计)应该是有问就有答,亲切而友好的。
如果是电子商务网站,不妨在页面上故意多让用户点击几次(除了结账的时候),引导用户横向跨类别移动,适当的让他有一种迷路的感觉,但要始终有流畅的感觉,商品间适当关联,是否是一个品类到不重要,点3次和点7次也不重要。
角色位置是设计我们和用户之间的站位问题。站在用户的什么位置,如果你是家咨询公司,你的页面信息要写的很专业,甚至有些地方可以写的晦涩一点,这时,让用户感觉你站在高处,可能更好些。如果是一个资讯类网站,不妨把自己放在和用户并排的位置来思考,包括按钮设置、页面之间的联系,还有说话的语气,豆瓣的网站语音就掌握的很好,符合自己的定位,小资情调充斥这整个网站,这和用户的气质(或追求的气质)相符。但不要把自己放到用户之下,我就不让我的客服对客户用“亲”“哥”的称呼,时间长了会让用户反感。
关于交互设计需要提的是我们设计的交互方式不要与用户默认的思维习惯相背离,比如,在移动设备上,我们习惯于通过点击来放大、缩小图片,习惯于通过手指上下滑动来浏览长图。如果你更改这种大家早已习惯的体验,会大大影响产品的用户体验感。但是我们并不是说就不鼓励创新,尽管我们说,交互设计要遵循用户的默认习惯。如果我们对用户的行为习惯有了深刻的研究,以至于我们认为我们比用户更了解自己,我们设计的操作方式是最适合用户的。那么我们可以尝试推广自己的交互设计方式,慢慢培养用户习惯。当然,这是需要时间和代价的。
  • 信息架构是指信息的组织方式。
我们的产品肯定有很多内容,那么这些内容应该怎么组织起来,让用户觉得好用、易用呢。比如操作文件夹的时候,我们总见过打开一个文件,再嵌套另一个文件夹,再嵌套另一个文件···一下嵌套十来层的文件夹组织方式,令人不厌其烦。在进行信息架构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一个个的产品内容当做一个节点node,然后将这些节点有序的组织起来。具体的结构方式有层级结构、矩阵结构、自然结构、线型结构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有关这四种结构方式可参看此文介绍https://www.cnblogs.com/ada-openmind/p/5856381.html
4.框架层
经过了上面的结构层,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只是对产品的交互方式和内容组织方式进行了一个大概的设计。那么在框架层,就需要进一步地进行设计了。在框架层,包含: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
(1)界面设计:界面设计要做的就是选择合适的界面交互控件,这些控件既能够让用户易于理解其含义,又能够让用户借助于此来圆满完成任务。
(2)导航设计:导航设计要做的就是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有位置感,让用户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知道下一步可以到哪里去,知道上一步怎么返回,避免让用户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具体而言,索引表、网站地图、导航链接、当前位置导航信息等,都可以是导航设计的一部分。
(3)信息设计:信息设计要做的就是怎么把各种设计元素粘合在一起,怎么把它们呈现出来,让用户很好地理解和使用它们。
在产品设计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线框图。线框图可以说是上述的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的三者的结合,是产品的雏形和大体形态。需要注意的是,线框图与产品原型略有差别,原型是对线框图的更细致描述的产品体现,原型要求必须有交互,而线框图则可以是静态的,没有交互也可以。
5.表现层

表现层是用户真真切切地可以感受到的产品外在。这是离用户最近的。在这一层,可以通过设计产品的配色方案、排版、对比、风格统一,充分研究和使用用户的感知方式,将产品的风格完整呈献给用户。

最后看到一篇用五要素方法调研知乎的文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不过他在结构层的描述我有不同见解,这属于见仁见智,不过整体对于理解五要素调研分析还事很有帮助的。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362780.html



明天计划的事情:调研完成
遇到的问题:暂无
收获:对五要素调研分析算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