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11-08 23:18:14

1 621


今天完成的事情:

1.听从师兄的建议,将任务进度缓一下,看文章积累同时听师兄讲解任务调研的思路,

更加理解了需求的定义

KANO模型定义了三个层次的顾客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

这三种需求根据绩效指标分类就是基本因素、绩效因素和激励因素。

基本型需求:用户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当其特性不充足(不满足用户需求)时,用户很不满意;当其特性充足(满足用户需求)时,无所谓满意不满意,用户充其量是满意。

期望型需求:耍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须”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有些期望型需求连用户都不太清楚,但是是他们希望得到的;在市场调查中,

用户谈论的通常是期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在产品中实现的越多,用户就越满意;当没有满意这些需求时,用户就不满意。

兴奋型需求:要求提供给用户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使用户产生惊喜。当其特性不充足时,并且是无关紧要的特性,则用户无所谓,当产品提供了这类需求中的服务时,用户就会对产品非常满意,从而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同时参考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网站的关于竞品分析和产品分析文章:http://www.woshipm.com/pd/209389.html

竞品应该分为三类直接竞品、潜在竞品、转移性竞品。其中直接竞品,这一类是大家最好理解最常分析的竞品,就是与我们产品目标用户相同。内容相似构成直接竞争的产品;潜在竞品,这个内涵其实很广,我理解潜在竞品为与我们产品目标用户相似,暂时没有我们产品的功能模块,但是通过后期升级,可以加上此类模块的产品。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陌陌与微信周围的人,陌陌作为一款以LBS为基础的实时通信产品,微信是以熟人社交为基础的实时通信产品,虽然产品目标不同,以由潜在竞品向直接竞品转化;转移性竞品,目标人群具有一定共性,产品目标不同,但在特定场景下对用户使用时间形成竞争的产品。比如我们在坐地铁,这段时间有很多选择,玩游戏、看小说、看电影,这样其实会有一大堆产品都会成为我们产品的转移性竞品

2.下午师兄对于任务调研的思路进行了交流,建议要多看多想多总结,在调研时想总结网站或者app该模块的共性特点,再去单个分析有价值的设计,也可以按照五层架构去完成,根据这个调研思路,需要更改我的ppt,任务三要推延完成了。

3.师兄交流中提出用户story要改进写法,一般是我们跟客户沟通完需求之后,去确定用户的需求随后根据需求写出story再与开发沟通,由开发来实现具体功能。


明天计划的事情:

1.对任务三的网站调研以及app调研进行改进,慢慢积累。


今天遇到的困难:

1.下午师兄对调研思路进行了指导,还在理解消化,下午之后的调研过程效率不高。

2.看了龚颖师兄的日报,对于他的五层架构调研方法也挺感兴趣,现在在总结自己的调研思路...


今天的收获:

1.对于调研产品有了新的思路。

2.熟悉了需求,以及竞品的定义,初步了解了产品的分析方法。


附上之前做的任务三ppt,感觉跟师兄交流之后需要较大的改动,其中APP的还没有完成制作..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