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9-22 21:43:59
1 854
今天完成的事情:
虽然支付宝蕴含功能极其庞大,包括周边生活、城市服务、话费充值、打车、买电影票等多种服务,但一直以来最重要的功能(也是人们用得最多的功能)仍是支付。由于其背靠淘宝天猫老大哥,加上线下便捷的支付体验,使其已经渐渐融入了我们日常的大部分支付场景中。同时,也正因为如此,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的产品定位根生蒂固,本身的产品边界也较为难以逾越,这也是支付宝多次尝试打入社交领域但却没有收到较好效果的原因。
一直以来,支付宝在我的日常生活中都被当作支付工作来使用,并没有拓展其它用途,因而也没有过多的留意到其他功能。近来想起自己也开通了支付宝里面的的创意小功能:蚂蚁森林,从中能隐隐发现一些支付宝的规划趋势,以及一些有意思的创意点。
蚂蚁森林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是公益为主题做的一个小功能,其主要机制是: 通过低碳行为积累能量,并且可以利用能量在支付宝中进行虚拟种树,当树养成后,支付宝会在现实世界中真的为你种上一棵树。
关键词:公益、社交、支付、乐趣、养成
立足于公益,通过鼓励用户使用步行上下班等低碳行为积攒能量。
对【用户】而言,不仅能锻炼身体,同时能实现节能减排,而用户通过自己的努力结果也能在现实世界中种下真实的树木,为绿化世界做一些贡献。正确的价值导向,激起用户的正反馈与行动力,同时用户还收获了因为做出环保贡献而获得的成就感。
对于【支付宝】而言,同时也是受益匪浅。
先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一棵树养成需要17900克能量,按照日均收获150g能量(相当于几乎每天都有一笔线下门店消费,同时还有不定期的线上支出加上每天步行约八九千步),需要119天,即四个月,再考虑到能量可能会被别人偷取,同时也能去偷取别人的能量,因此时间可能在四个月左右浮动(偷取能量和浇水也有次数限制,这样也能保持周期的稳定)。如果站在完全功利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计算,支付宝通过付出一棵树的代价,就能保证至少四个月蚂蚁森林的用户每天都能使用支付宝至少一次。于是,支付宝通过很小的代价就获得了一个非常高的日活量。
结论:双赢。
那么为什么一个小功能却能产生如此大的收益呢?这与蚂蚁森林巧妙的机制有关:
时间控制
蚂蚁森林中,每天进行的消费活动和行走情况,会在第二天的早上5~8点出现能量球并进行倒计时,一直到距离上次对应的消费满24h时能量才能被领取。
“能量球出现—倒计时—满24h领取”的设计方式,按照心理学来说,能量球从出现开始就在用户心中进行了一个锚定,有效地占据了用户心智中的位置,使得用户能够时时想到、时时牵挂;
同时,能量的产生时间和领取时间,有效地创造了一个唤醒场景,使用户每天都会在特定的唤醒场景驱动下打开支付宝,保证了日活;
最后,倒计时功能,让用户之前的互相偷取能量有迹可循(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偷了),充分发挥了偷取能量功能的趣味性,增加了用户黏度。
趣味设计
蚂蚁森林中的趣味性功能主要包括三个:偷取、浇水还有类似于弹幕的对话。
趣味性功能强大的地方之一,就是能让用户真正在蚂蚁森林中“玩”起来,充分发挥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所带来的用户黏性几乎是成指数增长。根据之前的计算结果,种成一棵树的时间至少在四个月以上。这样的长期互动所带来的收益是支付宝最终会沉淀一定的社交基因,为支付宝不懈地插手社交领域的努力埋下基础;
同时,巨大的互动效应带来的自我传播性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收益。种树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一种现象,当用户觉得好友太少而每天只能偷取到很少的能量时,便会自然而然地寻找更多的好友加入,以偷取能量或是让别人帮忙浇水,几乎不用耗费多余的用户获取成本便可以进行一种类病毒式的传播。
养成魅力
第三个关键的机制则是这个功能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那就是“养成类”属性。一直以来养成类游戏对人们都有着谜一般的吸引力,以至于让用户为了更快地养成而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蚂蚁森林中最直接的反应体现在:为了获得更多的能量而刻意地选择更多地使用支付宝进行消费。这样带来的直接收益便是有利于消费习惯的转移。
不得不说,蚂蚁森林真是个很好的创意。正确的价值导向加上巧妙的设计,使得一个小功能也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明天计划的事情:
把支付流程图再次打磨,细分
遇到的问题:
暂无
收获:
往往产品一个小的功能点,却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新奇与体验感,在缜密考虑多方位细节的情况下可适当的添加这类的创意对于PM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但往往这类的创意能打破目前的产品的僵局,也算是迭代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节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