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9-18 15:19:40

2 1008


今天完成的事情:(一定要写非常细致的内容,比如说学会了盒子模型,了解了Margin) 

商业画布指一种能够帮助团队催生创意、降低猜测、确保他们找对了目标用户、合理解决问题的工具。商业画布使得商业模式可视化,使用统一的语言讨论不同商业领域。商业画布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灵活多变的计划,而且更容易满足用户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将商业模式中的元素标准化,并强调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工作中或者生活中,我们时常对一件事物或者公司的战略或者自己所在部门的项目不能够非常深刻的体会到其价值所在而导致不能够非常清晰有条理的对其进行介绍和传播。


商业画布是用在商业领域的,而对于产品而言,类似于商业画布,我们还能够创造出一种产品认知画布,用来帮产品新人提升产品的认知能力。

产品认知

既然提到本文的目的为帮助产品新人提升产品认知能力,那么先来聊一聊什么是产品认知。三节课联合创始人Luke在《产品视角:从热闹到门道》一书中提到产品能力培养的三个阶段:认识产品、还原产品、创造产品。这其中产品认知能力就是产品能力提升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产品经理提高产品思维能力的一个方面。

产品认知的重要性在哪里?产品界的纯银大神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一份凶残的产品助理面试题”,其中提到了他在面试产品助理(注意这里仅仅助理就有了很高的要求)时的一道问题:“针对你做过的几款产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用一句话描述这款产品是做什么的?这款产品的用户分为几类?最重要的用户类型是什么,产品为他们做了什么?”

纯银提到的问题,其实就是在考察产品认知能力,考察一个产品助理或者产品经理对于产品的认知,对产品整体的把握。所以,产品认知能力的提升是对产品经理来说至关重要的。

产品认知画布

本文中所提到的产品画布以培养、提高产品认知能力为主,将经典的产品商业画布中关于商业模式的内容进行了删减。

产品认知画布由7个要素组成:用户、场景、问题、需求、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以及核心玩法。

用户:目标用户群体及分类

顾名思义,产品的诞生一定是为了某一类或某几类用户服务的,没有人使用的产品则无法支撑一款其长期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在对产品认知时,首先要明确这款产品的用户是谁?哪些用户会使用这款产品,这群用户有什么明显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又可以将用户分成几类。

场景:用户场景有哪些

提到场景,这是近几年在产品业内提到的最多的词汇之一。场景这个词可能会有些抽象,那么将场景具体化来解释就是用户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做了某一件事情的集合。这个时间和空间维度的组合,就是场景。比如小明在早高峰拥挤的地铁上,一手扶着地铁扶手一手拿着手机看新闻类APP,这就是一个场景。

问题:用户在场景下遇到了哪些问题

继续上面的场景例子来说,小明在拥挤的地铁上只能单手使用手机看新闻,这时当小明看完一条新闻希望返回上一页面看其他新闻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因为手机屏幕太大,一只手操作手机时,手指无法触摸到新闻APP最上面的返回按钮,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一个影响用户使用产品的问题。

需求:根据问题衍生出了哪些需求

小明的这个经历,我相信很多早起上班挤地铁的同学都遇到过,就是单手操作一些产品时总会发现无法完成自己目标的情况。这时就出现了需求,因为问题而诞生了需求。需求的出现总是为了解决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

解决方案:根据需求,提出哪些解决方案

我们每天使用的产品有很多种,有些产品的诞生是之前所不存在的,比如共享出现产品的出现就是因为出行需求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而有些产品的诞生则是对之前解决方案的一种优化,比如微信的出现,就是对对之前社交产品的一种移动化场景的优化,更符合移动时代的使用。

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是什么

每一款优秀的现象级产品都具备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国内三巨头BAT无一不是拥有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而保持住现在的地位的。所以在分析产品时,找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的了解这款产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往往都是通过其核心功能来体现的。

核心玩法:针对核心功能的业务逻辑

核心玩法,也可以叫做产品的规则、产品的业务逻辑。简单来说就是一款产品与用户之间是如何进行交互的。拿外卖产品来说,核心玩法就是用户通过外卖产品下订单,商家接单后制作食物,交付给外卖配送人员,最终由外卖配送人员将食物送至用户手中完成全业务的闭环。

产品认知&产品设计

可以发现,产品画布中的7个元素,也是产品设计流程中的7个重要元素。一款产品设计流程往往是发现了目标用户在特定场景下遇到了某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而诞生了需求,产品的出现就是为这个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在对解决方案的细化时,又衍生出了产品的核心功能以及核心玩法

所以,通过对产品进行产品认知画布的制作,不仅可以提高认识产品的能力,同时也是对产品设计能力的一种学习与提高。

天下文章一大抄,在抄这件事上,国人做的可谓是惟妙惟肖,可以发现国内的每一款优秀产品都能在国外找到它的原型。在互联网发展早期,国外的速度远在国内之上,所以很多产品的创始人都会将国外产品模式进行模仿,加以中国特色,从而成为一款伟大的产品。

产品认知能力的培养有什么用?答案就是抄,在你阅“品”无数后,当你要创造一款新产品时,你就可以集众品之所长,避众品之所短。

当然,你也可以结合你的产品知识体系,制作一款符合你自己的产品认知画布,通过对更多产品的解读,提升自己的产品认知能力。



秒拍产品认知画布



快手产品体验报告

一、 这个产品是干什么的

让普通用户可以制作并分享短视频,展示日常生活中独特的个性,并上传到移动端上展现给其他人观看,获得反馈和交流的机会。

让有才艺的民间高手获得一个更大的展示舞台,从而获得关注和利益;

让有好奇心的人有一个通过看短视频满足好奇心的地方,充分利用空闲的时间。

二、 这个产品是给谁用的?

根据小米应用商店2016年度报告里的统计可以看出,短视频用户在三四线城市占比高达60%,并且青少年人群占比高达74%,男性占比81%,从中可以大概推测出快手的用户群体主要为三四线城镇中的青少年男性。

这类人群的典型特征是空闲时间多,娱乐方式少,精神世界普遍比较空虚,受教育层次偏低以及收入偏低等。

典型用户画像:

l  基本信息:

姓名:张伟

年龄:22

职业:饭店学徒

月收入:2500

爱好:看搞笑视频、美女直播和新奇的事物

l  使用场景:上班空闲时间使用app查看最新的有趣的视频,并有时和几位同事编几个小品发布。

l  用户故事:张伟高中毕业之后没考上大学,家里人就给他在家附近找了份饭店学徒的工作,平时工作空闲时间较多,但是不能够离开岗位,所以只能和同事们找点娱乐活动打发时间,每天在快手上看其他人发的视频感觉挺好玩的,看久了之后感觉自己也可以和同事合作来制作一些小段子,来获得关注和自豪感。

三、 解决了什么样的需求?

1、  解决三四线城市人群现实生活中娱乐活动和接触面积不足的问题,满足符合自己文化层次的好奇心。

2、  记录和展示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同时创作一些能够引起社会底层人群共鸣的短视频来与其他人交流。

3、  提供给一些拥有特殊才艺的民间艺人一个展示的空间,获得更大的关注和收益。

四、 用什么方式来解决的?

产品结构图:

主要功能:

(一)   发现:利用瀑布流的显示机制显示最近的热门并且符合自己观看兴趣的短视频或者图片的封面,封面上任何位置作者可以加入文字来当做标题吸引观众。顶部下拉可以刷新,一直向下浏览浏览不到尽头。

(二)   同城:同样利用瀑布流的显示机制显示附近用户上传的短视频和正在开展的直播。

(三)   关注:瀑布流显示自己关注的作者的短视频或者直播。

(四)   私信:可以给任何作者或者其他用户发送私信,同时可以屏蔽陌生人的私信,从而合理促进应用社区化发展。

(五)   评论:增强互动性,让不同的人有交流的空间

(六)   双击喜欢:给不愿意打字的人一种表示正向反馈的地方

辅助功能:

(一)   八卦:八卦可以看到自己关注的作者最近喜欢了的作品或者关注了的人,了解了自己关注的人的动态,并且有另一种渠道来获得自己可能会关注的作品和人。

(二)   粉丝头条:将作品推广给粉丝和潜在用户,增大曝光量。从而为商业变现提供一种可能。

(三)   查找:通过提供查找用户和查找标签功能,给那些有明确取向的人一个获得特定兴趣的渠道;

(四)   可能感兴趣的用户: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为用户提供可能感兴趣的短视频作者,增大社交半径和兴趣雷达。

(五)   直播:给用户和自己的粉丝一个直接互动的机会,并被公司的理念认为是很重要的一个功能。

五、 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好的地方:

1.      注册简单,引导注册的方式合理,不强制绑定手机号;

2.      页面非常简洁,上手快速,学习成本几乎为0

3.      内容非常丰富,并且看的内容越多,推荐的内容越精准;

4.      制作视频较为简单,并且提供了丰富的视频制作功能;

不好的地方:

1.      用户行为较为被动,不容易主动发现内容,这点对于有更多需求的用户来说不是特别好;

2.      内容的文化层次较为单一,缺少高水平内容,并且未对观众的价值观进行适当的引导,只是单纯的放大和迎合观众的价值观,同样也容易使得制作者想要迎合观众的口味同时又没有特别的才艺的话,就只能想出一些奇葩或者危险的内容;

3.      短视频播放页面没有进度条,不能够暂停,这样虽然最长只有17秒的视频,但是里面的精华几秒钟用户有暂停和回看的需要;

4.      往下看评论时,视频不能继续播放,应该给用户选择能够边听声音边看评论;

5.      当你从短视频界面进去不断查看作者的其他视频和主页时,点击返回按钮要点好久才能够回到应用的主页面,可以尝试提供一个直接返回应用主页面的按钮或者手势;

六、 如果我来做?

1.      增加短视频分类机制,分类机制能够让用户快速查看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短视频,与推荐机制不同的是,分类机制定位精准,给用户自己选择权,而推荐机制无法准确分辨用户此时此刻的兴趣爱好,比如用户连续看了几个美女短视频之后,觉得想看看足球的视频,但是越刷却只有越多的美女短视频,可能刷几百条都刷不出一条足球的视频

2.      同城改为可选省份或者其他城市。因为一个用户不会一直待在一个城市,可能是短期出差,或者长期移居,都会与另外一个或者几个城市有关联,而且提供省份选项,可以让用户了解其他省份比如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关注的内容和生态环境。

3.      八卦功能可以改进成最近被关注的比较多作品和用户,相当于基于全网用户而筛选出的热门,但并不是排行榜,而是短期相对热门的作品和用户,不一定符合用户的兴趣标签,但是能给用户展示全网用户在关注的东西,开拓用户的视野,不让用户陷进自己的兴趣圈。


明天计划的事情:(一定要写非常细致的内容) 

继续按照产品认知画布分析产品,小视频软件快分析完了,下一步计划分析分析共享系列;然后赶紧还是要找找一些典型的产品,写一写产品分析报告长文
遇到的问题:(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暂无
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就拿短视频而言,这个想法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新颖,但是却成为了一个风口,可见产品的热门其实是由很多个因素合力推成的,用户的需求其实早就已经被挖遍了,剩下的就是资本、巨头对于产品的推动和对于市场的占领,然后等待下一个突然的想法或者是技术成熟带来的想法的可实现性,我觉得甚至后者更多,一些奇思妙想的想法应该很多人都已经想出来了,只是技术没有到位而已。

所以产品经理,其实更多的应该去研究执行方面的问题,例如如何调研用户,如何查看数据,如何设计出符合人性的产品,因为虽然想法很突然,但是人性很稳定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