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9-03 23:08:20

1 1023


今天完成的事情:(一定要写非常细致的内容,比如说学会了盒子模型,了解了Margin) 

今天看了几篇讲app推送的文章,总结如下:

APP消息推送

1.APP消息推送(Push)定义

Push指运营人员通过自己的产品或第三方工具对用户移动设备进行的主动消息推送。用户可以在移动设备锁定屏幕和通知栏看到push消息通知,通知栏点击可唤起APP并去往相应页面。我们平时在锁屏上看到的微信消息等等都属于APP消息推送行列。

消息推送可以通过自己研发,显然这样的研发成本较高,大部分创业公司以及互联网转型的公司都采用的是第三方工具,国内较为普遍的是有这些:腾讯信鸽,百度云推送,个推,极光推送,华为云推送。各家公司在选择第三方工具时候,权衡的尺度不一样,包括成本认知也不是我这个产品经理特别熟悉的地方,此处就不做比较,也欢迎业内人士有所补充。

2.APP消息推送(Push)在APP运营中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提高活跃度和用户粘性。APP消息推送同微信推送,短息推送有很大不一样的地方,APP消息推送可以直接唤醒APP,那么APP消息是获得用户特别关注,并打开APP激活使用的绝佳途径。运营人员身上背着日活,月活的KPI,APP消息推送也是大部分运营人员完成KPI的途径之一。

②提高用户留存率。目前APP运营的竞争,在于抢夺用户关注时间,所以大部分不具高频次特性的工具类产品,用户用过则过,很多时候就扔在那边不理不睬的。所以为了唤醒沉睡用户,挽留流失用户,APP消息推送也身兼一定的作用。

提高产品功能和营销活动的用户参与度。APP上有新的营销活动或者APP有新的功能发出,用户不一定感知到,现在APP功能做的越来越复杂,为了完成KPI,营销活动越来越多,用户主动发掘的欲望其实很低的,酒香还怕巷子深呢。比如你的理财APP体现到银行卡只需要3秒的牛逼功能,一定要写想办法让用户感知到,这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非常好的途径,banner位和首页强弹窗引起用户注意的基础是用户主动打开APP,用户有时候都懒得打开APP时候,你再牛逼的功能也是白费。

劣势

形成骚扰,卸载率会提高。你天天给用户发骚扰信息,就像我手机里的某些APP理财平台,同一时间给你推送3条相同消息,每天早上来一条,中午来一条,下午来一条,晚上来一条,就像屌丝搭讪女神一样,在么吃了还没睡晚安,要不是研究竞品APP,早就拉进黑名单了。

②信任度降低。大部分用户看到的APP推送信息,都是不愿看到的,又不是IM信息(如微信信息),你长久不断的骚扰,用户对这个品牌的好感度会降低,最差结果就是把APP卸了。

3.APP消息推送分类

I.对于IM类APP而言,APP消息推送除了是一种运营的方法和手段外,更是实现通信功能的必要条件。

II.非IM类消息推送,主要分为新闻资讯类,活动推送类,产品推荐类,系统功能类这四大类。

①新闻资讯类:包括新闻客户端,各类资讯类APP,包括开通内容功能的APP,通过推送热点,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引导用户打开APP。

②活动推送类:为了提高营销活动的参与度,很多的APP把推送活动消息作为APP推送的主流,恨不得24小时都在推送消息。

③产品推荐类:这个在电商以及理财类APP中非常普遍,电商依靠大数据做到了个性化产品关联推荐的不在少数,而目前理财类APP做到个性化推荐较少,不过对于一些分期发售的热门产品,起到了一定用户提醒作用。

④系统功能类:这个基本做到了个性化信息,包括电商类的发货到货通知,微博的关注信息等等。这一类个性化信息和用户本身有这强相关性,用户的厌恶感最低,在一定程度上是顶替成本高昂的短信推送信息。

4.浅谈IM类APP消息推送

①锁屏消息内容是否隐藏

②PC和APP同时在线,如何设计逻辑

③多类IM消息是否个性化设置处理

IM中不同消息的重要程度不同。一般来说,比如说通信消息,强提醒消息,比所谓的新闻推送优先级更高,比如我们经常可以在微信,QQ中看到有一条未读消息,结果发现是腾讯新闻或者是某个服务号消息。其实这块可以根据用户设置来减免消息对用户的骚扰度。微信,QQ等国内主流的IM工具没有做好这一点,这方面可以学习国外的企业通信Slack,支持用户消息设置优先级。这些呢,其实也是依据各个公司的不同产品设计原则,商业变现目的不同而不同。

5.非IM类消息推送生命周期讨论

I.打开率

内容

引起注意(Attention),产生兴趣(Interest),培养欲望(Desire),形成记忆(Memory),点击打开(Action)

强营销类:直接把营销力度,营销模式以一种叫卖式方式展现出来,目的通过优惠,时效性勾起用户贪小便宜的心理,好奇心理

强关联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脑会自动筛选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和没价值的信息,如果在一条信息中有@你,您之类的言语,大脑会自动识别,使用直接关联的技巧在于巧用“你”相关的字眼。

强热点:热点对眼球的吸引程度不言而喻,但是追热点这些事情呢,新闻资讯类由于其自身的属性,在热点话题这一块有天然优势,而其他类型的APP对热点的解读和追踪多少差强人意,尤其文案书写这块,没有杜蕾斯这样的能力,就别强撩用户,适得其反反而显得没水平

强话题性:营销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违和感就创造不了传播,不出位就制造不了话题,那么强话题性的文案自带传播属性,一般都会击中用户内心的某个感触,比如对社会的愤世嫉俗,对高房价的逆反心理,对旅游的文艺心等等。

最后,有点小技巧,push的结尾部分可以加上如:“点我揭晓”、“→”、“>>”这样的号召性文字&符号,号召用户进行点击操作,提高Action的转化率

时机

不同app用户群不同,push时机也会不一样,但总体而言,push的时间应在人相对闲暇,即与人最高频次使用手机的时间吻合,上班路上及早餐时间(9-10点)、午休(12-14点)、下班路上(6-7点)、睡前(21-22点)四个时机发送较佳。

但是呢,做产品和运营,我经常会说一句话: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你也能有。不能唯规律不变,要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给用户进行消息push。

比如说理财类的APP,明天上新产品,那我是等到新产品上线后再消息提示,当然不是,我肯定要提前一天push消息给用户,让用户进产品预告落地页去看详情,先把钱准备起来呀,别第二天要买的时候,银行卡钱不够或者遇到银行卡购买限额问题。比如新闻类客户端,时事热点的消息是不定时会发生的,当然根据时效性来推送消息。像墨迹天气这样的APP,对今天的气温,风速,晴雨之类当然最好说早上用户出门前推送了。

③ Push消息类的测试

如何能进行精细化运营,把push消息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尤其是营销类push时候,因为是全量push,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文案的push,效果当然会不一样。

如果你有100万的DAU,已经是非常庞大的用户基数了,尤其要最大到精细化运营,比如说拿出5万的用户做测试,分5个不同文案,每个文案传达1万的用户,看30分钟内的打开率,这样测下来,你就知道对全量用户用哪种文案了,在此,得考虑着5万测试用户的选择,比如接近的地域年龄属性以及push消息屏蔽率。当然对时间的测试也类似。如此精细化运营几次后,你就会抓到一些规律,前期会很繁琐,当你总结到规律时候,就会发现以后就可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④个性化设置

尤其在营销上,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属性对用户进行不同的营销传播,这在经济学中是价格歧视的一种模型。比如说我做一个活动,只针对北上广深的用户,那么你push用户push到成都去了,那么成都的用户会骂你瓜娃子,比如你对你金融平台的用户转化率分析,对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甚至星座的大数据分析,发现某个群体转化率特别高,那么可以尝试对这样群体的活动做特别的push。

在用户生命周期管理中,你也可以根据用户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push,拿我们互金平台举例,注册完48小时内没动作,是不是先给他push一条消息,对注册了,未实名绑卡可以另外push提示,一周内未登陆APP,一个月内未产生复投行为,已流失用户等等,不同属性的用户群,做到不同的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消息push。

所以,消息推送push是精细化运营的工具之一,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个精细化运营的思维。

⑤多类push消息的优先级设置

营销类消息,功能性消息,个性化消息等地的,如果全部发送,用户骂娘的信息都有了,在这样的push消息下,可以对push消息的优先级进行排列,减少对用户的干扰。

主动发布push消息频次是一周3左右,在push上减少对用户骚扰,保持良好的用户体验,降低APP卸载率。

II.达到率

到达率=到达数量/发送数量,到达率低原因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技术通道的原因,导致到达率偏低,其实这个数据主要考验技术层面了,因为在通道上就发生了信号损失。

第二种是用户主动关闭了消息推送,一方面在营销上你要审视自己是不是有太多骚扰用户端额行为,另外一方面在产品上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实现,比如在APP升级后,用户打开跳出弹窗提醒用户打开消息提醒,比如用户投资完毕提醒用户打开消息提示,随时追踪您的产品收益情况。以下是个例子,简书上订阅某个用户后,就会出现这样的提示去打开push消息。

III.转化率

Push消息一定要链接到相关页面,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引导首页,毕竟用户对你push内容产生了兴趣才来的这边,结果给他看的和消息内容不相关,用户失望心情有多大你也能体会到。一言不合就卸载,傲娇的用户你惹不起。

通过push消息把用户吸引过来,提高了用户的打开率,随时要监测用户的转化率,比如一个营销类的活动push,用户进来了之后,用户直接退出了APP还是说在营销页面做了停留,然后转化成购买行为等等,整条链条数据监测好,看看哪个环节流失率最高,采取一定的产品策略和运营策略。

IV.卸载率

每条push都应该有对应的卸载率,某条推送卸载率=推送1h后卸载人数/到达人数。push推送的弊端所在,不要天真的以为发的push在拉高日活,同时也在拉高卸载!监测数据你可以发现,营销类的朴实发完了之后,卸载数马上上涨到一个峰值。

所以呢,降低卸载率,首先,请从用户场景出发进行消息推送,文案要钻研一下,别大半夜发推送,第二呢,控制一下频次,你一天发四五条,用户不卸载才怪呢

6.Push、短信、微信推送组合协同,提高效率

推送的话目前主要有push、短信、微信服务号推送三种形式,那么产品和运营在设计时候最好能够组合协同,提高工具的最大效率。如果运用第三方工具,从成本上来说,短信的成本最高,其次是push,微信服务号是免费的,我们拿互联网金融举个例子,涉及用户资金进出银行卡最好能够用短信,因为这种触达率最高,对用户实名成功,绑卡成功,优惠券到期等等,可以尝试push和服务号推送,像活动类的就直接采用push即可了,所以动动脑筋,梳理一下这3种推送信息适合的场景,协同组合,提高效率。

7.在请求获取推送权限之前要注意什么

在请求获取推送权限之前要注意的是:默认情况下,iOS会在用户启动新应用程序时向用户提供一系列系统提示。 这些提示包括APP需要访问用户的位置,联系人列表等等权限。这时候,如果用户不知道这款新下载的APP对他有什么具体价值的话,那么他们会拒绝这些请求,哪怕其中一些请求对用户而言是有意义的,如推送通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您的推送请求会在这些其他权限请求中非常的容易丢失。如果用户反复点击“不允许”,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个机会。

如果我们选择在用户注册帐号或解锁游戏后,再请求获取推送权限呢?这个时候我们的应用已经初步向用户证明了价值,相信可以使用户更容易接受推送通知的请求,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通过应用内消息发送解释关于消息推送的信息,而不是通过的系统提示,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8.推送通知的内容应遵循这几点:有帮助,个性化,不要垃圾

个性化您的推送通知的内容

一般来说,个性化推送比通用推送更有价值。个性化内容可以包括从基于用户的浏览历史的推荐项目到从互联网提取的本地天气数据的任何内容。上文中其实已经提到了相关个性化通知的内容,比如A喜欢张某的歌,我们可以向A推送张某的新专辑;比如B喜欢李某的歌,我们可以用B推送关于李某新专辑的消息。而这些,都是通过简单的用户浏览历史便可以获取到的信息。

如何个性化您的发送时间

这要求开发者或者说APP运营要深入的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选择用户在最有可能打开应用的时间点推送消息,但个性化的高低水平有时候并不能手动实现,不停的AB测试是通用方法,国外的这方面是借助智能算法

9.消息推送策略

1.标签推送

即给人打标签。基础的用户标签分类主要有设备信息、用户信息、行为信息、优惠信息、其他信息···给每一个用户打上各种不同的标签,再按标签将用户分类,对不同类标签的用户进行差异化消息推送。

2.账号体系推送(alias推送)

利用平台方掌握的姓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地域等人口学属性特征,构建用户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用户进行筛选与分类管理,并做针对性推送。

3.多维度推送

以友盟为例,有以下几个维度,供参考:

APP版本,分发渠道,地理位置(目前通过ip定位,支持精确到省,直辖市);

消费力、购买力,群组(华中华南,高富帅,白富美,矮矬穷,单身贵族,屌丝一族等);

用户活跃度(x天活跃,x天不活跃),机型(包含热门机型与全部机型),性别(男或女);

多维度组合,取交集或并集推送。

对沉默用户的推送

可以专门设计内容针对沉默用户推送,唤醒沉默用户,提高用户留存,又可以降低对其他用户的打扰。

去重过滤

上面提到我们会有多种类型的消息push,把握不好的话会导致一个用户每天收到很多条消息,造成用户骚扰。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规则,确保一个用户每天最多收到 N 条push(N一般是2),且优先收到优先级更高的push。

举例:优惠券过期push、活动上线push、生日祝福push、个性化push等多类 push 需去重过滤。



明天计划的事情:

计划继续研究app的推送,争取搞完任务9
遇到的问题:

app推送的例子研究遇到了问题,因为一个app会推送哪些类型的内容不是一下子就能获得的,我即使开着允许推送,它一天也没给我推一条信息,所以也无法完全研究竞品的推送体系;

所以这一任务是否要多研究研究理论,然后再根据理论结果合理设计原型,竞品推送的直接研究不太好搞
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学到了什么知识)

知道了很多的app推送的理论知识,感觉这个功能也是需要精细化运营,需要产品和运营结合起来一起搞,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内容推送给在合适的地点的合适的用户;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不停地进行A/B测试和用户数据的收集分析,要做好消息推送需要依靠的是一个团队的研究和努力;

所以说,绝大部分应用才并没有做好消息推送,垃圾消息满天飞。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