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8-25 15:53:49
3 972
按测试阶段分类:
单元测试:
对软件中最小可测试单元的检查和验证
原则:独立性,测试人员为编程人员或者了解源代码的人员
好处:能在前期发现bug,在重构(?)是避免相同错误,简化集成(?),体现设计理念
局限性:要4行左右的代码来对原1行代码进行测试,投入与产出;不能发现所有bug
集成测试:
对已经进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所组成的模块火子系统进行集成
方案:bigboom(打包好一起测试),顺序测试(从顶层开始),反向测试(从底层开始),由核心向外围,高频集成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1,测试对象
2.测试依据
3.测试方法:单元位于内部,集成倾向接口
系统测试;重点
对经过集成测试的模块在实际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各方面的测试
关注点:被测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兼容性,在真实环境的表现,在各种压力下的表现
系统测试&集成测试;对象不同:集成(集成厚德模块),系统(各个环境和)
时间不同
内容不同:集成(接口)系统(功能,性能)
角度不同;集成(技术)系统(业务)
验收测试:
对比客户的需求和业务的流程来进行最后测试,决定系统是否被客户用户所接受
用户验收测试:
运行验收测试:
合同和规范验收测试:
alpha测试:开发者提供场所,用户测试
beta测试;用户场所,用户测试
黑盒测试:无法看到软件如何运行,之考虑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测试其功能
白盒测试:测试人员了解内部的结构,通过代码来判断有可能出现的bug
优点,可以在代码阶段发现问题,可以完全覆盖
缺点,不能验证需求
静态测试,测试软件不运行的部分
动态测试,运行软件,检查运行结果,分析运行效率、正确性等
手工测试,从用户视角来验证软件是否满足需求,主观(灵活,能发现缺陷的概率大,蛋效率低,不同人的水平参差)
自动化测试,使用第三方软件自动化执行测试过程,并对结果进行自动检查(效率高,过程不变,适合大量,重复工作,但发现缺陷单一)
测试模式:
瀑布模型:一个阶段完成菜开始下一阶段
分工明确,文档规范,不能适应需求变化,完成时间确定,结果只有最后才能体现
V模型:
W模型:V的改进
H模型:
敏捷测试: 从客户角度,尽早、不间断测试,持续反馈,预防大于发现,团队
基于脚本的测试-SBT:系统的
探索式测试:抛开测试脚本,它是一种思想,自由的
优点:增加兴趣,发现bug更快,有利于自动化,减少编写
缺点:难于管控,依赖测试人员,本身难于自动化
基于风险的测试-RBT:对风险进行评估后设计车来的测试方案
质量风险,管理风险,风险=可能性*严重程度
优点:质量保证,降低风险,前期处理高风险缺陷
基于模型测试-MBT:需求的模型,偏向自动化
基本都是看的过程记得笔记,还在看一本书,但感觉和视频的模式完全不一样
最后我不是很懂任务是什么意思,还不是很明白如何修真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