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8-06 23:40:46

2 1097


今日完成:软件项目的前三个阶段,即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与此相关的系统流程图 E—R图 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软件生命周期可划分的七个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软件测试-运行维护)

         1. 问题定义:事出有因,一个软件系统的建立是有它的背景和现状的。一个东西的人为出现大多是为了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该阶段阶段即明确          用户希望软件系统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所需的资源和经费。在用户调查基础上形成问题定义报告。需求获取也从这时就开始了。

         2. 可行性分析:问题定义和可行性分析的解决的是“做或不做”的问题。问题定义完成后的可行性分析,即从技术、经济、运行、法律等方面来          研究软件项目是否可以开发,是否值得开发。

         2.1 分析步骤一般包括 对相关人员、文档的访问分析--分析现状及问题--总体上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流程、要求,从总体上对系统数据流动和          处理进行建模--从技术角度给出模型的众多实现方案--挑选可行的方案--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2.2 在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阶段常用系统流程图来了解系统的大概处理流程和功能

         3. 需求分析:解决的是“系统要做什么”的问题需求分析可看做可行性分析的细化,对功能、流程、数据流程和方案的细化。单独来说,是和用             户一起继续分析和挖掘用户需求,完整、准确、清晰、具体地描述软件实现需求的全部信息

         3.1 需求分析的具体内容可归为六大方面:软件的功能需求--软件与硬件或其他外部系统的接口--软件的非功能性需求--软件的反向需求--软件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阅读支持信息

         3.2  需求分析步骤可包括 获取需求(用户、市场和同类产品--分析需求建立模型,方便深入了解需求(常用到E-R图和数据流图)--编写需求分               析说明书--进行严格需求评审和验证

         3.3  需求分析是项目中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阶段。很多软件质量问题和软件缺陷就来自该阶段,需求不完善、表达不准确具体、理解不一致等都               是原因。个人所知,在一些流程完善严格的团队。测试在这时就已经介入项目,发现需求问题、为后面测试作一些必要技术准备等

         3.4  有段时间认为,找到软件缺陷并确保修复就能保证软件质量。通过需求更加认识到,这种事后措施是无法保证质量的。如果需求从一开始就               错了或不完善等,怎么去保证。质量更多的在于软件声明周期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其中的一个测试环节。

         3.5  对测试来讲 了解需求常见方法有 看需求说明书 各种流程图 相似或以前产品的实际体验 有疑问的地方同开发 项目多交流

明天计划:总结需求的学习 开始任务2

遇到的问题:暂无 我要多去看看师兄们的日报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