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6-04 23:25:45

2 1026


今天做了的事:继续学习ui-router,学习如何自定义指令,今天下雨,忌动手。 

明天要做的事:试着动手做做任务八的分页部分 

今天遇到的问题: 

小课堂

1.因特网

因特网分为两个部分,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边缘部分就是终端及用户在终端上的使用行为,核心部分是路由器和各级网络(骨干,广域,城域,局域)组成的结构。

2.协议

协议是负责把前文提到的路由器和各级网络联系起来的纽带,国际规定的OSI和大规模承认且使用着的TCP/IP。

3.协议分层


如图,OSI模型分为七层,TCP/IP模型分为四层。但是实际后者中并没有包含前者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内容,实际使用中必须依赖于其他协议。但是为了能清楚的描述这件事,不少地方把TCP/IP模型的第一层(网络接口层)形象的改成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也就是有TCP/IP五层模型结构说法的由来。五层只是为了表述清楚,实际模型只有四层(以前一直记作五层,发现今天讲的不一样,百度了才发现问题在这)

4.模型层解释

第一层:网络接口层

  包括用于协作IP数据在已有网络介质上传输的协议。实际上TCP/IP标准并不定义与ISO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相对应的功能。相反,它定义像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这样的协议,提供TCP/IP协议的数据结构和实际物理硬件之间的接口。

第二层:网络层

  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本层包含IP协议、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负责数据的包装、寻址和路由。同时还包含网间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用来提供网络诊断信息。

第三层:传输层

  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它提供两种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可靠的数据流运输服务,TCP 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由于 TCP 要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运输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的开销。这不仅使协议数据单元的首部增大很多,还要占用许多的处理机资源。 
  UDP协议(Use Datagram Protocol)提供不可靠的用户数据报服务,UDP 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对方的运输层在收到 UDP 报文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认。虽然 UDP 不提供可靠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 UDP 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第四层:应用层

  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和表达层。

5.TCP连接——三次握手

TCP是主机对主机层的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确认建立一个连接: 
位码即tcp标志位,有6种标示: 
SYN(synchronous建立联机) 
ACK(acknowledgement 确认) 
PSH(push传送) 
FIN(finish结束) 
RST(reset重置) 
URG(urgent紧急) 
Sequence number(顺序号码) 
Acknowledge number(确认号码) 
客户端TCP状态迁移: 
CLOSED->SYN_SENT->ESTABLISHED->FIN_WAIT_1->FIN_WAIT_2->TIME_WAIT->CLOSED 
服务器TCP状态迁移: 
CLOSED->LISTEN->SYN收到->ESTABLISHED->CLOSE_WAIT->LAST_ACK->CLOSED
如图:

在这里多说一下,建立连接和关闭连接都要client端主动发起,而终端连接client端和server端都可以发起。 
图片下面是四次挥手,用于关闭连接。

主要内容如上述

感悟:我文哥要看我复盘评审,然而。。。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