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5-21 23:27:49
1 963
今天完成的任务
1.小课堂部分知识点的整理
明天计划的事情
1.小课堂PPT
2.接着整理js基础知识
遇到的问题
今天的付老师的课!
一、文件管理
1.有结构的记录式文件
文件构成:由一组相似记录(如:考生信息记录)构成。
记录长度:分为定长和变长。
分类(按记录的组织):
顺序文件(适用定长记录)
优点
1)顺序存取速度较快
2)对定长记录,方便实现直接存取
缺点
1)对于变长记录直接存取效率低
2)不利于文件的动态增长
索引文件(变长,建立一张索引表)
1)引入—为解决变长记录文件的顺序存取低效问题。
2)索引文件—为变长记录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
优点
1)通过索引表可方便地实现直接存取,具有较快的检索速度。
2)易于进行文件的增删。
缺点
1)索引表的使用增加了存储开销;
2)索引表的查找策略对文件系统的效率影响很大.
直接/哈希文件(键值确定物理地址)
2.无结构的流式文件
文件构成:由字符流构成。
长度:字节为单位
访问:读写指针,通过穷举搜索的方式访问.
3.目录结构
与文件管理系统和文件集合相关联的是文件的目录,其中包含文件的各种相关信息。
对于目录的管理要求有一下几个
实现“按名存取”,提到对于目录的检索速度,文件共享,允许文件重名
1)单级目录
简单且容易实现,按名存取
限制了用户对文件的命名(即易重名)
文件平均检索时间长(查找速度慢),不支持分类。
不便于实现文件共享
只适用于单用户环境
2)二级目录
优点:
提高了检索目录的速度;
不同用户目录中可重名;
不同用户可用不同文件名来访问系统中一共享文件
缺点:
限制了各用户对文件的共享
增加了系统开销,缺乏灵活性,无法反映真实世界复杂的文件结构形式。不能支持文件分组。
3)树形结构
路径名
访问数据文件的一条路径。
绝对路径、相对路径、当前路径
树形目录的优点
层次结构清晰,实现分组,便于管理和保护;
解决重名问题;
查找速度加快。
树形目录的缺点
查找一个文件按路径名逐层检查,由于每个文件都放在外存,多次访盘影响速度。
二、文件系统实现
1.分配方法
连续分配
每个文件在磁盘上占用一组连续的物理块。磁盘地址构成一个线性空间,文件逻辑块顺序与文件物理块顺序相同。
链接分配
磁盘块分配方法:
每个文件是一个磁盘块的链接列表:块可以分散在磁盘各处。
按所需分配磁盘块,链接在一起。
在每个块中有指向下一个块的指针
只需要起始地址。
索引分配
单级索引分配
链接分配方式虽然解决了连续分配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但又出现了另外两个问题, 即:
不能支持高效的直接存取。要对一个较大的文件进行直接存取,须首先在FAT中顺序地查找许多盘块号。
FAT需占用较大的内存空间。
在UNIX系统中,还采用了混合索引分配方式,可以同时采用一级、二级、三级索引分配结构,以满足不同大小文件的需要。
三、输入输出管理
I/O 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和速度差异巨大,机电特性各不相同。
系统提供I/O指令,控制设备实现I/O操作。
设备管理的功能
(1)监视系统中所有设备的状态。
(2)设备分配。
(3)设备控制是设备管理的另一功能,它包括设备驱动和设备中断处理,具体的工作过程是在设备处理的程序中发出驱动某设备工作的I/O指令后,再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
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轮询)
中断控制方式
DMA方式
通道控制方式
四、缓冲区
缓冲(Buffering) - 在设备之间传送数据时,(暂时)保存数据。
协调数据到达速度与数据离去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协调数据大小不一致的问题。
确保数据的 “复制语义”。
减少对CPU的中断次数
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1.单缓冲
单缓冲是操作系统提供的最简单的一种缓冲形式。每当一个进程发出一个I/O请求时,操作系统便在主存中为之分配一个缓冲区,该缓冲区用来临时存放输入/输出数据。
2.双缓冲
在双缓冲方案中,设置两个缓冲区1和2,直到缓冲区1满才输入到缓冲区2,此时操作系统可以从缓冲区1读取数据放入用户进程。
3.缓冲池
缓冲池中的缓冲区可以形成3个队列:空闲缓冲区、装输入数据的缓冲区和装输出数据的缓冲区。
缓冲池中还有4种工作缓冲区
收容输入,收容输出,提取输入,提取输出
收获
以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