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5-02 22:43:17

1 1167


今天完成的事情:

1.跟进ios版app的进度,明天开始测试。

2.研究了一波P2P产品的脑图。

听说你准备做P2P产品经理,这些入门知识你都知道么?.png

金融产品的考察有三大要素:

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

用户购买理财途径是这样子的:

存款->货币型->固收型->FOF型、混合型->权益型->非标定制

P2P实际是一种类固收债务型产品,同时P2P实际上是非标的,使得其流动性很差(最多能在平台内部流动),风险性可靠度依赖平台资质和专业度(越大的平台对本后资产的要求审核越严格,收益越低)


明天计划的事情:

测试vv化运ios端
遇到的问题:

两个维度的问题

实战跟了互联网运输的产品,往深里挖掘的问题;

选一个自己的方向,对所有行业,电商、广告、互联网金融都陌生。


收获:

 看到一个很震撼的帖子,觉得按这个要求做,要7、8年的修炼吧

新名词:


来自 <http://www.pmcaff.com/discuss/answer/723287923913792?from=selection

什么是埋点?

打个简单的比方,就是在你的应用中增加监控点,这样从后台中可以清楚知道用户在这个监控点做了什么事情等等。

Q2埋点的目的是什么?

数据埋点是数据分析的准备工作,只有埋点了才可以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所以埋点的目的显而易见了吧~

在做足数据埋点之后,我们就可以拿到想要的的目标数据:

1、行为数据:时间、地点、人物、交互、交互的内容;

2、质量数据:浏览器加载情况、错误异常等;

3、环境数据:浏览器相关的元数据以及地理、运营商等;

4、运营数据:PV、UV、转化率、留存率(很直观的数据);

埋点分为前端埋点和后端埋点,如果一个event,它的信息在前端和后端都能采集到,我们建议优先在后端采集数据。例如,通过手机APP“提交订单”这个事件,在APP端和服务器端都可以拿到这个事件的细节,包括但不限于商品名称、价格、品类、店铺等信息,我们建议尽量在服务器端采集数据。

 

 

为了得到更加详细的,具有区分度的数据,我们可以利用A and B test。

 

A and B test就是指把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产品/活动/奖品等推送给同一个/批人,然后根据用户作出的选择,获取到进一步的信息数据。

为了知道男性用户是哪个年龄层的,借助A and B test,我们利用抽奖活动,在奖品页面进行SDK埋点后,分别选了适合20~30岁和30~40岁两种不同年龄段使用的礼品,最后用户选择了前者,于是我们能够得出:这是一位年龄在20~30岁的男性用户。

 

埋点的目的是:

1、实现精准的点对点营销

2、可以做相关的分类统计

3、为用户画像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持

4、指导产品研发以及优化用户体验

 

转化/成功/失败率分析(漏斗模型

 

就是从起点到终点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用户流失,依次递减,每一步都会有一个转化率。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