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3-15 22:22:37
2 902
今天完成的事情:
评价一款产品的好坏,用户视角:舒适、满足、成就。专业角度:产品核心驱动因素的水平。直接标准:产品的核心价值。运营驱动(百度外卖、滴滴出行)(交互敏感性低,效率敏感性高)(内容丰富程度、线上线下服务质量、响应效率和流程)、技术驱动(迅雷、360杀毒、万能钥匙、清理大师)(效率和算法更重要)(让技术加强体验,形成完整的体验服务、精准推荐和个性化挖掘提升体验、技术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体验驱动(nice、云音乐、in、简书)(交互敏感性高,逼格决定一切)(产品营造的范围和文化、产品形态的创新、体验和细节)、资源驱动(12306、聚划算)(垄断类资源、市场化的资源)资源的获取能力是王道。通过app store看模型。分成三类模型,F模型(5分很多,4分其次,其他评分很少,用户很喜欢,有一定发展空间,可持续推进),E模型(5分、3分、1分平均,中间少一些部分人喜欢部分人不喜欢,需要改正缺点),G模型(1分很多,5分其次,其他评分很少,说明急需改进,大部分用户都说差)。
1、 《如何找到用户并挖掘需求》产品设计的几种方式,大牛级,灵光一现,想做就做,论证式。产品设计的核心三要素,用户,场景,需求。如果老板提出要做什么app,可以反问,谁会用,在什么场景,满足了什么需求。关注给用户带来的价值,而非实现难度;关注给用户带来的便利,而非商业模式。关注你可以为用户做什么,而非有多少竞品。关注用户逻辑而非运营手段,运营不是目的。(做正确的事比把一件事情做正确更重要)。场景化设计是产品的关键,关注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 准确定位用户需求,基于使用场景,产品功能设计更聚焦。用户定位与需求分析,潜在的用户有哪些,(思维导图列出所有的人15个类型的人,不思考穷举出来)(列出用户发生的场景)潜在的用户什么时候做 ,针对每一类用户分别往下分解,把什么情况下描述清楚,用户在场景下会分别遇到什么问题。注意是分别不要怕重复,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场景,问题是不同的。
区分问题和中性词,如时间价格。现在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有助于需求迫切程度的判断,好的产品基本上是解决空间、时间、价格的问题。效率优先如果解决方案不如他们现在没有必要做。
真实的还原用户使用场景,后续功能满足的手段就越多。决策的依据:影响面。用户量级与发生频率,解决大用户量的问题(提升稳定性),解决高频问题(提升用户体验),低频小用户量的问题,提升口碑,精益求精。用户的数量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从产品划分,从功能划分角度。产品价值,用户愿不愿意花钱,愿意花多少。你对于目标群体的熟悉程度。
3、《当我们设计「发现页」时,我们想让用户逛什么?》用户在进入发现页时,除了要进入某个功能入口,其他时间都是漫无目的的,设计一个好的发现页,要满足用户从众(好友的推荐、大多数人的推荐)、推崇权威(编辑推荐)、好奇(当下热门)、求新(最新内容)、求异(用户最新内容)的心理。内容有类目聚合型和内容混排型也可以将两者混合。4、学习数据分析专题。互联网想要描述产品需要用活跃率、转化率、使用率等指标,活跃用户比用户数更重要,核心的指标和用户发展关联。好的指标应该是一个比率。从流程出发找关键的应该分析的指标,移除虚荣指标。善于利用不同维度的对比。通过业务建立筛选出指标,将指标作为维度,利用维度进行分析。《作为产品经理,你应该懂的数据分析入门知识》(1)明确数据分析的目的:知道自己为什么做数据分析,想达到什么效果(2)确定数据收集的方法(3)产品的基本数据指标,新增、活跃、留存率、传播、流失率。(4)常见的数据分析法和模型,漏斗分析法用在各个产品关键的流程,画个漏斗从上到下是用户的操作流程,看哪一步的转化率低,没有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分析具体原因加以改正。AARRR模型,获取、激活、留存、收入、推荐。交叉分析法横向纵向综合分析表格。(5)新功能产品是否会有人用。《产品经理要掌握的数据知识,》埋点、维度、度量、渠道,新增用户、活跃用户、启动次数、留存率、使用时长、使用频率。
5、学习到了如果客户改需求就要和他说开发会延长时间。
2、 明天计划的事情:(一定要写非常细致的内容)
哈?复盘
3、 遇到的问题:(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感觉有的东西知道一点但是都不是了解的那么透彻
多学一点技术
4、 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学到了什么知识)
1、 找到分析产品可行性的一种方法。就是用脑图选用户,想场景,想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的。以后还要多练练。
2、 内评的时候可以学习很多的东西,技术的ue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