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1-10 23:26:53
1 979
今天完成的事情:
1.修改金信的产品总结报告,晚上和PM组员一起开了个分享会
2.网上搜索有关小程序的一些内容
明天计划的事情:
把金信有关的内容再好好消化整理一下。
下载几个小程序,写写使用心得。
在产品群里看到了有关产品经理学习的文章,整理一下。
遇到的问题:
通过老大讲解,感觉自己的认识还是太浅,一些行业内的东西是需要花时间去了解的。
收获:
互联网金融产品方面
1.互联网金融用户的关注点:收益、风险、投资门槛、资金流动灵活性
2.用户对理财平台的关注点:产品相关资料,债权转让、分拆,有无担保公司,理财平台的运行案例、信用背书等
3.产品界面设计:只有在内容不相关时才会分页,同一页面内的内容都具有关联性。
4.实名认证:理财产品对于实名认证的校验方法:一般是调取银行客户的资料(姓名、身份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与用户填写的内容是否一致,而进行校验。不会单独对姓名和身份证的校验,因为代价很昂贵。
5.支付环节:互联网支付分为网页支付和快捷支付。现在大多都是快捷支付,绑定银行卡,即代表用户授权平台可管理用户银行卡方面的业务,这时,用户在平台上进行支付,平台就可以直接提取用户银行卡中钱而进行交易,提现出一个快字。
6.做竞品分析时,尽量选一些业务模式相近且品牌名气较大的产品进行分析。
7.数据分析很重要,在考虑做一些功能改进的时候,要有数据做支持,不能是拍脑袋想的。
分享一下今天看到有关微信小程序的一些观点:
1.小程序的定义:小程序希望用即用即走的方式激活线下的弱连接场景。
2.小程序原来名字叫应用号,诞生的背景:它要接棒服务号,连接更多服务和场景。
3.微信的意义为:连接一切!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第一个版本的微信已经实现,目前,微信已经有超过 8 亿的日活用户,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中国人,已经被微信连接。
人与服务的连接,也基本上通过服务号和微信内置的服务连接起来。这里所说的服务包括了内容。我们可以在微信里完成阅读、购物、娱乐等。
人与商业的连接,一个层面是建立在服务上,另一个层面是建立支付手段上,从这个角度,微信也已经连接了商业。
然而,物品仍然没被连接。一张桌子、一支笔、一台空调、一辆公交车、一只狗……都没有通过微信与人产生连接。现阶段,技术上很难实现
那么,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实现人与物品连接的「折中」解决方案有可能是什么?二维码
设想一张桌子、一支笔、一台空调、一辆公交车、一只狗……上面都有一个二维码,通过扫码,我们能进入相应的服务,比如桌子的二维码告诉你桌子的产地,公交车的二维码告诉你下一辆车什么时候到你不用着急挤上去,狗身上的二维码记录了你与它之间的回忆……所以,二维码成为了现实世界和电子世界的超链接。
4.微信试图用小程序来重新定义服务路径的长度,小程序可以缩短线下场景的服务路径。
5.通过小程序看趋势
小程序的本质是提供一种服务触手可及的能力,并建议开发者尝试连接线下场景,一方面为开发者带来新的流量,另一方面,帮助微信构建更大的帝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