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5-04-16 20:40:10

0 82


今天完成的任务:继续学习任务一的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10.为什么要使用Interface,而不是直接使用一个实体类来完成任务?Interface和Impl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什么? 

1.接口


在接口(英文:Interface),在JAVA编程语言中是一个抽象类型,是抽象方法的集合,接口通常以interface来声明。一个类通过 继承接口的方式,从而来继承接口的抽象方法。 接口并不是类,编写接口的方式和类很相似,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概念。类描述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接口则包含类要实现的方法。 除非实现接口的类是抽象类,否则该类要定义接口中的所有方法。 接口无法被实例化,但是可以被实现。一个实现接口的类,必须实现接口内所描述的所有方法,否则就必须声明为抽象类。 另外,在 Java 中,接口类型可用来声明一个变量,他们可以成为一个空指针,或是被绑定在一个以此接口实现的对象。


2.接口与类相似点:

(1)、一个接口可以有多个方法。

(2)、接口文件保存在 .java 结尾的文件中,文件名使用接口名。

(3)、接口的字节码文件保存在 .class 结尾的文件中。

(4)、接口相应的字节码文件必须在与包名称相匹配的目录结构中。


 3.接口与类的区别:

(1)、接口不能用于实例化对象。

(2)、接口没有构造方法。

(3)、接口中所有的方法必须是抽象方法。

(4)、接口不能包含成员变量,除了 static 和 final 变量。

(5)、接口不是被类继承了,而是要被类实现。

(6)、接口支持多继承。


4.接口特性


(1)、接口中每一个方法也是隐式抽象的,接口中的方法会被隐式的指定为 public abstract(只能是 public abstract,其他修饰符都会报错)。

(2)、接口中可以含有变量,但是接口中的变量会被隐式的指定为 public static final 变量(并且只能是 public,用 private 修饰会报编译错误)。

(3)、接口中的方法是不能在接口中实现的,只能由实现接口的类来实现接口中的方法。


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1、抽象类中的方法可以有方法体,就是能实现方法的具体功能,但是接口中的方法不行。

2、抽象类中的成员变量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而接口中的成员变量只能是 public static final 类型的。

3、接口中不能含有静态代码块以及静态方法(用 static 修饰的方法),而抽象类是可以有静态代码块和静态方法。

4、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而一个类却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继续学习:11.为什么要处理异常,Try/Catch应该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在真实的系统中,会出现网络中断,DB连接不上的错误吗?多久会发 生一次?

为什么要进行异常处理?

当程序中出现诸如数值越界之类的异常是,系统会自动抛出特定异常,不加处理的话此时的异常是一堆程序员看着都头疼的错误日志,而如果说前端直接将异常信息打印给客户端,用户看到后必然更加头疼。这时就需要我们后端对这些容易出现的异常进行补货并处理,另其返回到终端的数据能狗尽可能直观一目了然。这样一来,如果是用户输入或操作的问题,也能及时察觉并进行修正。另外在日常调试中,使用trycatch也能帮助我们快速定位bug。


理解:可以快速定位错误发生的位置,在测试时也能快速定位需要修改的位置。


对于trycatch而言,我们通常用它来捕获和处理的都是RuntimeException(在你没有对异常类进行自定义的情况下),

具体包括:

1.EvalError: eval()的使用与定义不一致

2.RangeError: 数值越界

3.ReferenceError:非法或者不能识别的引用数值

4.SyntaxError: 发生语法解析错误

5.TypeError: 操作数类型错误

6.URIError: URL处理函数使用不当

7.NullPointerException空指针异常

8.ArraylndexOutOfBoundsException数组下标越界异常


继续学习:11.为什么要处理异常,Try/Catch应该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在真实的系统中,会出现网络中断,DB连接不上的错误吗?多久会发 生一次?

异常常用的级别:Log4j中将要输出的Log信息定义了6种级别,依次为TRACE、DEBUG、INFO、WARN、ERROR和FATAL,当输出时,只有级别高过配置中规定的 级别的信息才能真正的输出,这样就很方便的来配置不同情况下要输出的内容,而不需要更改代码,非常方便快捷。 


遇到的问题:异常这块问题搜索起来有些麻烦。


明天的目标:继续任务一深度思考来看。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