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08-10 21:36:54
1 2084
一、今天看的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
Cookie
cookie 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东西,指的就是浏览器里面能永久存储的一种数据,仅仅是浏览器实现的一种数据存储功能。
cookie由服务器生成,发送给浏览器,浏览器把cookie以(key,value) 形式保存到某个目录下的文本文件内,下一次请求同一网站时会把该cookie发送给服务器。由于cookie是存在客户端上的,所以浏览器加入了一些限制确保cookie不会被恶意使用,同时不会占据太多磁盘空间,所以每个域的cookie数量是有限的。
cookie的组成有:名称(key)、值(value)、有效域(domain)、路径(域的路径,一般设置为全局:"\")、失效时间、安全标志(指定后,cookie只有在使用SSL连接时才发送到服务器(https))。
session:
session的中文翻译是“会话”,当用户打开某个web应用时,便与web服务器产生一次session。服务器使用session把用户的信息临时保存在了服务器上,用户离开网站后session会被销毁。这种用户信息存储方式相对cookie来说更安全,可是session有一个缺陷:如果web服务器做了负载均衡,那么下一个操作请求到了另一台服务器的时候session会丢失。
token就是令牌,比如你授权(登录)一个程序时,他就是个依据,判断你是否已经授权该软件;cookie就是写在客户端的一个txt文件,里面包括你登录信息之类的,这样你下次在登录某个网站,就会自动调用cookie自动登录用户名;session和cookie差不多,只是session是写在服务器端的文件,也需要在客户端写入cookie文件,但是文件里是你的浏览器编号.Session的状态是存储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只有session id;而Token的状态是存储在客户端。
过滤器(Filter)
Servlet中的过滤器Filter是实现了javax.servlet.Filter接口的服务器端程序,主要的用途是设置字符集、控制权限、控制转向、做一些业务逻辑判断等。
它依赖于servlet容器。在实现上,基于函数回调,它可以对几乎所有请求进行过滤,但是缺点是一个过滤器实例只能在容器初始化时调用一次。使用过滤器的目的,是用来做一些过滤操作,获取我们想要获取的数据,比如:在Javaweb中,对传入的request、response提前过滤掉一些信息,或者提前设置一些参数,然后再传入servlet或者Controller进行业务逻辑操作。通常用的场景是:在过滤器中修改字符编码(CharacterEncodingFilter)、在过滤器中修改HttpServletRequest的一些参数(XSSFilter(自定义过滤器)),如:过滤低俗文字、危险字符等。
Filter可以认为是Servlet的一种“加强版”,它主要用于对用户请求进行预处理,也可以对HttpServletResponse进行后处理,是个典型的处理链。Filter也可以对用户请求生成响应,这一点与Servlet相同,但实际上很少会使用Filter向用户请求生成响应。使用Filter完整的流程是:Filter对用户请求进行预处理,接着将请求交给Servlet进行处理并生成响应,最后Filter再对服务器响应进行后处理。
Filter有如下几个用处。
- 在HttpServletRequest到达Servlet之前,拦截客户的HttpServletRequest。
- 根据需要检查HttpServletRequest,也可以修改HttpServletRequest头和数据。
- 在HttpServletResponse到达客户端之前,拦截HttpServletResponse。
- 根据需要检查HttpServletResponse,也可以修改HttpServletResponse头和数据。
Filter有如下几个种类。
- 用户授权的Filter:Filter负责检查用户请求,根据请求过滤用户非法请求。
- 日志Filter:详细记录某些特殊的用户请求。
- 负责解码的Filter:包括对非标准编码的请求解码。
- 能改变XML内容的XSLT Filter等。
- Filter可以负责拦截多个请求或响应;一个请求或响应也可以被多个Filter拦截。
创建一个Filter只需两个步骤
- 创建Filter处理类
- web.xml文件中配置Filter
创建Filter必须实现javax.servlet.Filter接口,在该接口中定义了如下三个方法。
- void init(FilterConfig config):用于完成Filter的初始化。
- void destory():用于Filter销毁前,完成某些资源的回收。
- void doFilter(ServletRequest request,ServletResponse response,FilterChain chain):实现过滤功能,该方法就是对每个请求及响应增加的额外处理。该方法可以实现对用户请求进行预处理(ServletRequest request),也可实现对服务器响应进行后处理(ServletResponse response)—它们的分界线为是否调用了chain.doFilter(),执行该方法之前,即对用户请求进行预处理;执行该方法之后,即对服务器响应进行后处理。
拦截器(Interceptor)
它依赖于web框架,在SpringMVC中就是依赖于SpringMVC框架。在实现上,基于Java的反射机制,属于面向切面编程(AOP)的一种运用,**就是在service或者一个方法前,调用一个方法,或者在方法后,调用一个方法,比如动态代理就是拦截器的简单实现,在调用方法前打印出字符串(或者做其它业务逻辑的操作),也可以在调用方法后打印出字符串,甚至在抛出异常的时候做业务逻辑的操作。**由于拦截器是基于web框架的调用,因此可以使用Spring的依赖注入(DI)进行一些业务操作,同时一个拦截器实例在一个controller生命周期之内可以多次调用。但是缺点是只能对controller请求进行拦截,对其他的一些比如直接访问静态资源的请求则没办法进行拦截处理。
当你提交对Action(默认是.action结尾的url)的请求时,ServletDispatcher会根据你的请求,去调度并执行相应的Action。在Action执行之前,调用被Interceptor截取,Interceptor在Action执行前后执行。
SpringMVC 中的Interceptor 拦截请求是通过HandlerInterceptor 来实现的。在SpringMVC 中定义一个Interceptor 非常简单,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要定义的Interceptor类要实现了Spring 的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或者是这个类继承实现了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的类,比如Spring 已经提供的实现了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的抽象类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 ;第二种方式是实现Spring的WebRequestInterceptor接口,或者是继承实现了WebRequestInterceptor的类。
(1 )preHandle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 方法,顾名思义,该方法将在请求处理之前进行调用。SpringMVC 中的Interceptor 是链式的调用的,在一个应用中或者说是在一个请求中可以同时存在多个Interceptor 。每个Interceptor 的调用会依据它的声明顺序依次执行,而且最先执行的都是Interceptor 中的preHandle 方法,所以可以在这个方法中进行一些前置初始化操作或者是对当前请求的一个预处理,也可以在这个方法中进行一些判断来决定请求是否要继续进行下去。该方法的返回值是布尔值Boolean类型的,当它返回为false 时,表示请求结束,后续的Interceptor 和Controller 都不会再执行;当返回值为true 时就会继续调用下一个Interceptor 的preHandle 方法,如果已经是最后一个Interceptor 的时候就会是调用当前请求的Controller 方法。
(2 )postHandle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 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 方法,由preHandle 方法的解释我们知道这个方法包括后面要说到的afterCompletion 方法都只能是在当前所属的Interceptor 的preHandle 方法的返回值为true 时才能被调用。postHandle 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当前请求进行处理之后,也就是Controller 方法调用之后执行,但是它会在DispatcherServlet 进行视图返回渲染之前被调用,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方法中对Controller 处理之后的ModelAndView 对象进行操作。postHandle 方法被调用的方向跟preHandle 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先声明的Interceptor 的postHandle 方法反而会后执行,这和Struts2 里面的Interceptor 的执行过程有点类型。Struts2 里面的Interceptor 的执行过程也是链式的,只是在Struts2 里面需要手动调用ActionInvocation 的invoke 方法来触发对下一个Interceptor 或者是Action 的调用,然后每一个Interceptor 中在invoke 方法调用之前的内容都是按照声明顺序执行的,而invoke 方法之后的内容就是反向的。
(3 )afterCompletion(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 Exception ex) 方法,该方法也是需要当前对应的Interceptor 的preHandle 方法的返回值为true 时才会执行。顾名思义,该方法将在整个请求结束之后,也就是在DispatcherServlet 渲染了对应的视图之后执行。这个方法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进行资源清理工作的。
Filter 总是优先于 Interceptor 执行
两者的本质区别:拦截器(Interceptor)是基于Java的反射机制,而过滤器(Filter)是基于函数回调。从灵活性上说拦截器功能更强大些,Filter能做的事情,都能做,而且可以在请求前,请求后执行,比较灵活。Filter主要是针对URL地址做一个编码的事情、过滤掉没用的参数、安全校验(比较泛的,比如登录不登录之类),太细的话,还是建议用interceptor。不过还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
public class LoginInterceptor implements HandlerInterceptor {
@Autowired
DesUtil desUtil;
@Autowired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 preHandle方法是进行处理器拦截用的,该方法将在Controller处理之前进行调用,
* 当preHandle的返回值为false的时候整个请求就结束了。
* 如果preHandle的返回值为true,则会继续执行postHandle和afterCompletion。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LogManager.getLogger(LoginInterceptor.class);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re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httpServletResponse, Object o) throws Exception {
// logger.info("拦截器被调用");
//判断请求中是否携带了token令牌,同时对token令牌进行验证。
Cookie[] cookies=httpServletRequest.getCookies();
if(cookies!=null&&cookies.length>0){
logger.info("开始遍历cookie");
for (Cookie cookie: cookies) {
//判断cookie是否存储了token
if("token".equals(cookie.getName())){
//String token=cookie.getValue();
//因为在登录的过程中,使用DES对用户ID和登录时间加密,生成Token。所以现在将token用DES解密
String token=desUtil.decrypt(cookie.getValue());
//将解密后的token值中的用户id提取出来,进行验证token有效性
int id= StringUtil.tool(token);
if(userService.findById(id)!=null){
//验证token有效,返回true继续向下执行
return true;
}
else {
logger.debug("验证失败,重新返回到登录界面");
String uri=httpServletRequest.getContextPath()+"/log/0";
httpServlet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uri).forward(httpServlet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
return false;
}
}
}
}
logger.debug("cookies不存在");
String uri=httpServletRequest.getContextPath()+"/log/0";
httpServlet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uri).forward(httpServlet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
return false;
}
// postHandler : 进入Handler方法之后,返回ModelAndView之前执行,使用场景从ModelAndView参数出发,
// 比如,将公用的模型数据在这里传入到视图,也可以统一指定显示的视图等;
@Override
public void post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httpServletResponse, Object o, 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 throws Exception {
}
// afterHandler : 在执行Handler完成后执行此方法,使用于统一的异常处理,统一的日志处理等;该方法将在整个请求完成之后执行,主要作用是用于清理资源。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Completion(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httpServletResponse, Object o, Exception e) throws Exception {
}
}
明日计划 shiro搞得差不多了 接着任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