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06-21 23:29:04
2 793
今天的任务:
1. 为什么很少见到第三方登录之后有解绑的功能,第三方登录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
可能是第三方账号就是它的账户体系,所以没有解绑功能,但是当你的第三方账户与网站的账户绑定了就会有解绑,像微博、淘宝、美团、网易云等主流app都有解绑功能。
价值和意义:
1、方便用户快捷登录,降低用户的登录流失率
2、方便应用获取用户信息,减少产品设计成本
3、可共享登录应用的用户关系,提升产品的用户转化率
4、减少短信验证码发送次数,降低产品登录成本
2. 第三方登录的时候,是否必须要求用户绑定?为什么很多App在第三方登录后必须重新注册一个ID
要求用户绑定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用户体系,方便营销,app在第三方登录后重新注册一个ID是策划者的想法不符合用户使用场景而导致的,很可能导致用户的反感、抵制或舍弃。但是为了得到用户真实信息,建立自己的用户体系而不得不强行要求用户绑定。
3. 语音验证码和短信验证码的区别是什么,验证码为什么都会选择是4位或6位,重复发送验证码的话,是否应该发送同一个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比较容易中木马,语音验证码通过播报的形式信息更加安全;
信号正常的情况语音验证码的速度要快于短信验证码,环境稍差时短信验证码到达率更高;
短信验证码是通过手机短信进行发送,语音验证码则是重复播报验证码数字;
短信验证码具有时效性,用户可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查看,语音验证码具有及时性需要用户记住;
验证码4-6位是最适宜人的短暂记忆模块的,4位验证码的破译概率就是1/1W,6位则是1/100W;
不能重复发送同一个验证码,一般发送新的验证码后,上一条验证码即使在有效期内也直接失效。如果发送同一条验证码,安全风险就会很高。
4. 在什么样的时间点里去做登录操作比较好,登录完之后应该跳转到什么原来的页面,还是直接跳转到用户中心。
登录操作可分为可选登录和强制登录,在需要获取用户信息的时候,可建议让用户选择登录比如说电商网站搜索商品时、用户在网络问答社区浏览时等;当用户需要输出信息的时候,比如发布动态、购买商品等就需要强制登录了。登录完成应该跳转至登录前页面。
5. 常见用作登录ID的字段,除了手机号,邮箱,用户名,ID,身份证号还有别的吗?这几种分别适合于什么场景。
还有银行卡号也可作为登录id
手机号适用于作为账号密登录和短信验证码登录注册以及找回密码的场景
邮箱适用于作为账号密码登录,同时可以作为注册以及找回密码的场景
用户名以及id不依赖与第三方的id,具有唯一性,常用于作为登录账号
身份证号用于已经实名认证的产品,例如银行登录、支付宝认证等
6. 用户密码的强度是越高越好吗?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密码强度。
理论上密码强度越高,攻击者越不容易破解,但强度越高的密码往往越难记住,所以用户需要自己在好记与安全之间做权衡
一般登录用户采用8位以上,由数字、英文(区分大小写)、符号至少2种组合的密码就足够,如果设计财产可添加动态验证码或二级密码的形式来增加密码强度。
7. 什么是用户体验五要素?
五要素就是从所谓的战略层、范围层 、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维度来分析用户体验
战略层:
战略层分为两个视角。一个用户视角——用户需求,一个产品设计者的视角(企业视角)即我们自己对网站的期望目标——产品目标。
用户视角是明确那些将要使用我们网站的用户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还要知道他们想达到的这些目标将怎么样满足他们所期待的其他目标。
产品目标可以是商业目的或者是其他类型的目标。
范围层:
对于功能型产品来说就是功能规格:对产品的“功能组合”的详细描述。
对于信息型产品来说,就是是以内容需求的形式出现:对各自内容元素的要求的详细描述。
结构层:
对于功能型产品来说,结构层将从范围转变成交互设计,系统如何响应用户的请求。
对于信息型产品来说,结构层则是信息架构:合理安排内容元素以促进人类理解信息。
框架层:
框架层被分成了三个部分。不管是功能型产品还是信息型产品,我们必须要完成信息设计:一种促进理解的信息表达方式。对于功能型从,框架层还包括界面设计:可以说安排好能让用户与系统的功能产生的界面元素。
对于信息产品,这种界面就是导航设计:屏幕上的一些元素的组合,允许用户在信息架构中穿行。
表现层:
即为最终产品创建感知体验
不过现实确实:产品很从这5个维度中分别开来,它们之间的界线并没有这么明确。用户的体验问题应该是多个维度结合来产生的。
8. 我们为什么不画高保真原型图
完整的产品原型生产流程是:功能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
产品经理只需要完成功能设计即可,剩下的由视觉设计师完成
产品经理把精力专注在低保真或中保真的原型上,是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同时也是在尊重视觉设计师的本职工作。
高保真固然有细节非常完善,视觉效果非常直观的优点,但修改起来也非常的麻烦,要消耗大量精力在原型图制作上,这就容易让人对产品最核心的结构、框架、流程思考不到位。
明天计划:
流程图在整理深度思考问题的时候发现不够完善,明天继续总结一下,同时开始调研任务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