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03-14 22:54:16

1 1337


余下的深度思考 重新过了一遍配置

Nginx介绍

Nginx是一款自由的、开源的、高性能的HTTP服务器和反向代理服务器;同时也是一个IMAP、POP3、SMTP代理服务器;Nginx可以作为一个HTTP服务器进行网站的发布处理,另外Nginx可以作为反向代理进行负载均衡的实现。


【关于代理】

说到代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所谓代理就是一个代表、一个渠道;

此时就涉及到两个角色,一个是被代理角色,一个是目标角色,被代理角色通过这个代理访问目标角色完成一些任务的过程称为代理操作过程;如同生活中的专卖店~客人到adidas专卖店买了一双鞋,这个专卖店就是代理,被代理角色就是adidas厂家,目标角色就是用户。

【正向代理】

说反向代理之前,我们先看看正向代理,正向代理也是大家最常接触的到的代理模式,我们会从两个方面来说关于正向代理的处理模式,分别从软件方面和生活方面来解释一下什么叫正向代理。

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我们如果由于技术需要要去访问国外的某些网站,此时你会发现位于国外的某网站我们通过浏览器是没有办法访问的,此时大家可能都会用一个操作FQ进行访问,FQ的方式主要是找到一个可以访问国外网站的代理服务器,我们将请求发送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去访问国外的网站,然后将访问到的数据传递给我们!

上述这样的代理模式称为正向代理,正向代理最大的特点是客户端非常明确要访问的服务器地址;服务器只清楚请求来自哪个代理服务器,而不清楚来自哪个具体的客户端;正向代理模式屏蔽或者隐藏了真实客户端信息。来看个示意图

客户端必须设置正向代理服务器,当然前提是要知道正向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还有代理程序的端口。如图。

总结来说:正向代理,"它代理的是客户端,代客户端发出请求"是一个位于客户端和原始服务器(origin server)之间的服务器,为了从原始服务器取得内容,客户端向代理发送一个请求并指定目标(原始服务器),然后代理向原始服务器转交请求并将获得的内容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必须要进行一些特别的设置才能使用正向代理。

正向代理的用途:
(1)访问原来无法访问的资源,如Google
(2) 可以做缓存,加速访问资源
(3)对客户端访问授权,上网进行认证
(4)代理可以记录用户访问记录(上网行为管理),对外隐藏用户信息

【反向代理】

明白了什么是正向代理,我们继续看关于反向代理的处理方式,举例如我大天朝的某宝网站,每天同时连接到网站的访问人数已经爆表,单个服务器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购买欲望了,此时就出现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分布式部署;也就是通过部署多台服务器来解决访问人数限制的问题;某宝网站中大部分功能也是直接使用Nginx进行反向代理实现的,并且通过封装Nginx和其他的组件之后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Tengine,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访问Tengine的官网查看具体的信息:http://tengine.taobao.org/。那么反向代理具体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的分布式的集群操作呢,我们先看一个示意图



通过上述的图解大家就可以看清楚了,多个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的请求,Nginx服务器接收到之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发给了后端的业务处理服务器进行处理了。此时~请求的来源也就是客户端是明确的,但是请求具体由哪台服务器处理的并不明确了,Nginx扮演的就是一个反向代理角色。

客户端是无感知代理的存在的,反向代理对外都是透明的,访问者并不知道自己访问的是一个代理。因为客户端不需要任何配置就可以访问。

反向代理,"它代理的是服务端,代服务端接收请求"主要用于服务器集群分布式部署的情况下,反向代理隐藏了服务器的信息。

反向代理的作用:
(1)保证内网的安全,通常将反向代理作为公网访问地址,Web服务器是内网
(2)负载均衡,通过反向代理服务器来优化网站的负载

【项目场景】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实际项目操作时,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很有可能会存在在一个应用场景中,正向代理代理客户端的请求去访问目标服务器,目标服务器是一个反向单利服务器,反向代理了多台真实的业务处理服务器。具体的拓扑图如下:

【二者区别】



图解:

在正向代理中,Proxy和Client同属于一个LAN(图中方框内),隐藏了客户端信息;

在反向代理中,Proxy和Server同属于一个LAN(图中方框内),隐藏了服务端信息;

实际上,Proxy在两种代理中做的事情都是替服务器代为收发请求和响应,不过从结构上看正好左右互换了一下,所以把后出现的那种代理方式称为反向代理了。


【负载均衡】

我们已经明确了所谓代理服务器的概念,那么接下来,Nginx扮演了反向代理服务器的角色,它是以依据什么样的规则进行请求分发的呢?不用的项目应用场景,分发的规则是否可以控制呢?

这里提到的客户端发送的、Nginx反向代理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数量,就是我们说的负载量。

请求数量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处理的规则,就是一种均衡规则。

所以~将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按照规则分发的过程,称为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有硬件负载均衡和软件负载均衡两种,硬件负载均衡也称为硬负载,如F5负载均衡,相对造价昂贵成本较高,但是数据的稳定性安全性等等有非常好的保障,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样的公司才会选择硬负载进行操作;更多的公司考虑到成本原因,会选择使用软件负载均衡,软件负载均衡是利用现有的技术结合主机硬件实现的一种消息队列分发机制。


Nginx支持的负载均衡调度算法方式如下:

  1. weight轮询(默认,常用):接收到的请求按照权重分配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即使在使用过程中,某一台后端服务器宕机,Nginx会自动将该服务器剔除出队列,请求受理情况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这种方式下,可以给不同的后端服务器设置一个权重值(weight),用于调整不同的服务器上请求的分配率;权重数据越大,被分配到请求的几率越大;该权重值,主要是针对实际工作环境中不同的后端服务器硬件配置进行调整的。
  2. ip_hash(常用):每个请求按照发起客户端的ip的hash结果进行匹配,这样的算法下一个固定ip地址的客户端总会访问到同一个后端服务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集群部署环境下session共享的问题。
  3. fair:智能调整调度算法,动态的根据后端服务器的请求处理到响应的时间进行均衡分配,响应时间短处理效率高的服务器分配到请求的概率高,响应时间长处理效率低的服务器分配到的请求少;结合了前两者的优点的一种调度算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Nginx默认不支持fair算法,如果要使用这种调度算法,请安装upstream_fair模块。
  4. url_hash:按照访问的url的hash结果分配请求,每个请求的url会指向后端固定的某个服务器,可以在Nginx作为静态服务器的情况下提高缓存效率。同样要注意Nginx默认不支持这种调度算法,要使用的话需要安装Nginx的hash软件包。

【几种常用web服务器】

46.jetty,resin,tomcat的差别在哪里,在线上服务应该选择哪一种WEB服务器? 

1.jetty、tomcat、resin的区别

(1)jetty和tomcat的区别

【相同点】

Tomcat和Jetty都是一种Servlet引擎,他们都支持标准的servlet规范和JavaEE的规范。

【不同点】

①架构方面

Jetty的架构比Tomcat的更为简单

Jetty的架构是基于Handler来实现的,主要的扩展功能都可以用Handler来实现,扩展简单。

Tomcat的架构是基于容器设计的,进行扩展是需要了解Tomcat的整体设计结构,不易扩展。

②性能方面

Jetty和Tomcat性能方面差异不大

Jetty可以同时处理大量连接而且可以长时间保持连接,适合于web聊天应用等等。

Jetty的架构简单,因此作为服务器,Jetty可以按需加载组件,减少不需要的组件,减少了服务器内存开销,从而提高服务器性能。

Jetty默认采用NIO在处理I/O请求上更占优势,在处理静态资源时,性能较高

Tomcat适合处理少数非常繁忙的链接,也就是说链接生命周期短的话,Tomcat的总体性能更高。

Tomcat默认采用BIO处理I/O请求,在处理静态资源时,性能较差。

③其它方面

Jetty的应用更加快速,修改简单,对新的Servlet规范的支持较好。

Tomcat目前应用比较广泛,对JavaEE和Servlet的支持更加全面,很多特性会直接集成进来。

【总结】

Jetty更轻量级。由于Tomcat除了遵循Java Servlet规范之外,自身还扩展了大量JEE特性以满足企业级应用的需求,所以Tomcat是较重量级的,而且配置较Jetty亦复杂许多。但对于大量普通互联网应用而言,并不需要用到Tomcat其他高级特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Tomcat是很浪费资源的。这种劣势放在分布式环境下,更是明显。换成Jetty,每个应用服务器省下那几兆内存,对于大的分布式环境则是节省大量资源。而且,Jetty的轻量级也使其在处理高并发细粒度请求的场景下显得更快速高效。

Jetty更灵活,体现在其可插拔性和可扩展性,更易于开发者对Jetty本身进行二次开发,定制一个适合自身需求的Web Server。相比之下,重量级的Tomcat原本便支持过多特性,要对其瘦身的成本远大于丰富Jetty的成本。

然而,当支持大规模企业级应用时,Jetty也许便需要扩展,在这场景下Tomcat便是更优的。


(2)tomcat和resin的区别

【相同点】

都是web服务器,并且支持集群部署。

【不同点】

①速度方面

resin的速度要比tomcat快

②机制方面

resin的启动与关闭机制以及报错机制都比tomcat好,tomcat则相对臃肿一些。

③开发环境热部署支持方面

tomcat较好,可根据需要配置。修改Jsp或java文件时,可配置是否重启服务。

resin较差,更新class及jsp文件,系统都会自动重新部署,并重启,配置了Session会话时开发比较麻烦。

④生产环境下热部署支持

tomcat一般。更新配置文件时,必须手动重启。更新其他文件时,大部分不用重启。但一次性更新太多文件时,经常会造成Tomcat重启失败。

resin较好。更新配置文件时,Resin会自动重启。


47.maven常用的打包插件有哪些?有什么区别?如何使用 ?  

(1)package,maven自带的命令打包,平时的打包基本够用,但不能打可直接运行的jar包
(2)IDEA自带的打包工具,不过打的包很容易出现冲突
(3)jar-dependency插件,繁琐,性能差,不建议使用
(4)assembly插件,可以打多种格式的包,具有基本的解决所打jar包内依赖包冲突的问题,但一旦出现冲突则无法解决
(5)shade插件,终极杀器,jar包出现依赖包冲突可以通过调整配置解决

48.War包是什么,为什么WEB服务通常打出来的都是War包?除了War包,还有几种打包格式,他们之间的区别呢? 

War是Sun提出的一种Web应用程序格式,是许多文件的一个压缩包。这个包中的文件按一定目录结构来组织:通常其根目录下包含有Html和Jsp文件或者包含这两种文件的目录,另外还会有一个WEB-INF目录。通常在WEB-INF目录下有一个web.xml文件和一个classes目录,web.xml是这个应用的配置文件,而classes目录下则包含编译好的Servlet类和Jsp或Servlet所依赖的其它类。

  1. Java web工程,都是打成war包,进行发布,打成war包的好处是不会缺少目录,并且只管理好一个发布文件就好,并且tomcat服务器能够自动识别,将war包放在tomcat容器的webapps下,启动服务,即可运行该项目,该war包会自动解压出一个同名的文件夹。
  2. 区别

49.Put请求在Linux下的Tomcat或者是Resin中会收不到数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本地使用Jetty的时候往往是正常的?  

首先了解put请求

PUT方法请求服务器去把请求里的实体存储在请求URI(Request-URI)标识下。

如果请求URI(Request-URI)指定的的资源已经在源服务器上存在,那么此请求里的实体应该被当作是源服务器关于此URI所指定资源实体的最新修改版本。如果请求URI(Request-URI)指定的资源不存在,并且此URI被用户代理定义为一个新资源,那么源服务器就应该根据请求里的实体创建一个此URI所标识下的资源。如果一个新的资源被创建了,源服务器必须能向用户代理(user agent) 发送201(已创建)响应。如果已存在的资源被改变了,那么源服务器应该发送200(Ok)或者204(无内容)响应。如果资源不能根据请求URI创建或者改变,一个合适的错误响应应该给出以反应问题的性质。实体的接收者不能忽略任何它不理解和不能实现的Content-*(如:Content-Range)头域,并且必须返回501(没有被实现)响应。如果请求穿过一个缓存(cache),并且此请求URI(Request-URI)指示了一个或多个当前缓存的实体,那么这些实体应该被看作是旧的。PUT方法的响应是不可缓存的。


然后看jetty和tomcat的区别

Jetty更轻量级。由于Tomcat除了遵循Java Servlet规范之外,自身还扩展了大量JEE特性以满足企业级应用的需求,所以Tomcat是较重量级的,而且配置较Jetty亦复杂许多。但对于大量普通互联网应用而言,并不需要用到Tomcat其他高级特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Tomcat是很浪费资源的。这种劣势放在分布式环境下,更是明显。换成Jetty,每个应用服务器省下那几兆内存,对于大的分布式环境则是节省大量资源。而且,Jetty的轻量级也使其在处理高并发细粒度请求的场景下显得更快速高效。


所有可能原因在于:

(1)jetty轻量级,put方法响应不可缓存。Tomcat和resin可能会请求缓存再响应数据导致收不到数据

(2)jetty也有自己的拓展特性,可能put更适应jetty中的特性

50.Content-type中的数据类型,在Spring MVC中都怎么接收数据?  

(1)get请求时是否定义Content-Type并无很大的影响,因为get没有请求体,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url带过去,所以必须是key=value的格式,所以在springmvc端使用@RequestParam String id这种格式即可,或者不写@RequestParam也可以,不写的话默认是@RequestParam。

(2)除get外的这几种(POST、DELETE、PUT、PATCH)都是有请求体(body)的,且他们之间的差异不大,所以归在一起: 

当请求时定义Content-Type为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时,请求体中的数据(不管是不是json格式)都只能用@RequestBody获取,且一个方法参数列表最多写一个@RequestBody,当然你也可以在请求url上带其他的queryString参数,然后再springmvc使用String id或@RequestParam String id获取。再次重申是这种情况下@RequestParam是无法获取请求体(body)中的参数的,springmvc会报错:Required String parameter ‘name’ is not present。所以这种情况只能使用@RequestBody获取请求体中的参数。至于你使用Bean接收还是String接收取决你的需求,Bean接收更方便,不需要再次反序列化,而String接收可以更灵活,可以对接收到的字段进行检查。 

当请求时未定义Content-Type(默认为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harset=UTF-8),请求体中的数据都必须是key=values的类型,可以是使用@RequestBody获取整个请求体中的多个参数,也可以使用@RequestParam获取单个参数

51.什么是restful?rest的请求方法有哪些,有什么区别?  

Restful是符合rest架构风格的网络API接口,完全承认Http是用于标识资源。restFul URL是面向资源的,可以唯一标识和定位资源。 对于该URL标识的资源做何种操作是由Http方法决定的。 

Rest请求方法有4种,包括GET、POST、PUT、DELETE,分别对应获取资源,添加资源,更新资源及删除资源.

今日问题 暂无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