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11-28 23:01:33
1 685
一、今天完成的事情:
1.选个大型网站用工具简单做下登陆注册的请求响应时间
1)添加线程组
2)添加http请求
淘宝注册:https://reg.taobao.com/member/reg/fill_mobile.htm
3)添加监视器--察看结果树、聚合报告、图形结果
4)运行测试
5)查看测试结果
淘宝注册总共20个线程,循环10次,线程要10秒全部启动即每秒启动2个线程,总共200个请求。平均响应时间84ms,90%的线程线程时间响应时间197ms,无异常。
淘宝登录总共20个线程,循环10次,线程要10秒全部启动即每秒启动2个线程,总共200个请求。平均响应时间104ms,90%的线程线程时间响应时间224ms,无异常。
2.模拟出常用页面里的最大并发数并找出瓶颈期
1)添加线程组
2)添加http请求--淘宝首页https://www.taobao.com/
3)添加监视器--察看结果树,聚合报告,图形结果
4)执行测试
5)查看测试结果
a.执行过程中看到的最大并发数(即吞吐量最大值为42.9/sec)
b.线程数600可以看到响应时间达到7秒,响应时间过长,可以认为达到瓶颈。
测试编号 | 线程数 | Ramp-Up时间(秒) | 循环次数 | 90%响应时间 | 异常率 |
1 | 1 | 10 | 1 | 362ms | 0% |
2 | 10 | 10 | 1 | 490ms | 0% |
3 | 100 | 10 | 1 | 420ms | 0% |
4 | 200 | 10 | 1 | 449ms | 0% |
5 | 400 | 10 | 1 | 945ms | 0% |
6 | 450 | 10 | 1 | 3483ms | 0% |
7 | 510 | 10 | 1 | 4250ms | 0% |
8 | 560 | 10 | 1 | 5868ms | 0% |
9 | 600 | 10 | 1 | 7202ms | 0% |
3.总结出性能最优和性能最差的文档并提交
二、明天计划的事情:
1.完成任务7以及任务7任务后
三、遇到的问题:
1.怎么用JMeter测试并发--https://blog.csdn.net/qq_42681225/article/details/85225224
文章中提到Ramp-Up时间(秒):线程要多少时间全部启动,如果为0那么就相当于是并发的意思。
2.什么是最大并发数?--https://ask.csdn.net/questions/680810
文章中提到设置的线程数不是最大并发数。实际最大并发数就是Throughput,不过Throughput一直在变,想看到最大值比较难,差不多就可以了。
3.什么是性能瓶颈?--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0%A7%E8%83%BD%E7%93%B6%E9%A2%88/15628554?fr=aladdin
性能瓶颈实际上就是一个软件的性能缺陷。
硬件
主要指的时CPU、RAM方面的问题。例如,在进行软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时,确定了在数据库服务器上需要6个CPU,12G内存。
但是在测试时,发现CPU的持续利用率超过95%,这时可以认为在硬件上出现了性能瓶颈。
应用软件
一般指的是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应用软件,还包括数据库系统。
例如,在WEBLogic平台上配置了JDBC连接池的参数,最大连接数为50,最小连接数为5,增加量是10。
在测试时发现,当负载增加时,现有的连接池不足,系统会动态生成10个新的连接池,这样导致了交易处理的响应时间大大的增加。这时可以认为在应用软件上出现了性能瓶颈。
应用程序
一般指的是开发人员新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
例如,用Java或者C开发出来的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用于用户交易请求处理的应用程序。
例如,某个开发人员开发一个缴费程序,在测试时发现,这个缴费处理程序在处理用户发过来的并发缴费请求时,只能串行处理,无法并行处理,导致缴费交易的处理响应时间非常长,这时可以认为在应用程序上出现了性能瓶颈
操作系统
一般指在Windows、Unix、Linux这些操作系统。
例如,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虚拟内存设置的不合理,都指定C驱提供虚拟内存,在测试时发现当出现物理内存不足时,虚拟内存的交换效果非常不理想,导致交易的响应时间大大增加。这时可以认为在操作系统上出现了性能瓶颈。
网络设备
一般指防火墙、动态负载均衡器、交换机等设备。
例如,在动态负载均衡器上设置了动态分发负载的机制,当发现某个应用服务器上的硬件资源已经达到极限时,动态负载均衡器将后续的交易请求发送到其它负载较轻的应用服务器上。在测试时发现,动态负载均衡机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这时可以认为在网络设备上出现性能瓶颈。
四、收获:
1.了解了性能测试的并发测试。
2.了解了性能测试的瓶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