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11-19 21:45:03
1 1008
今天完成的事情:
学习移动端的适配
深入学习回调函数
JS回调函数
何为回调函数,官方解释:当程序跑起来时,一般情况下,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会时常通过API调用库里所预先备好的函数。但是有些库函数(library function)却要求应用先传给它一个函数,好在合适的时候调用,以完成目标任务。这个被传入的、后又被调用的函数就称为回调函数(callback function)。
通常将一个函数B传入另一个函数A,并且在 需要的时候再调用函数A。
说白了,回调就是回溯,先定义好将要使用的函数体,然后在使用使再调用这个函数,我们通常把callback作为一个参数传入先定义的那个函数。
原生JS页面初始化事件以及Jquery初始化页面加载事件
HTML是有执行顺序的,默认是自上而下执行。所以当我们的js代码在html代码下边的时候,可以正常执行,而当我们的js代码在html代码上边的时候,可以就无法正常执行了,这时,我们需要在文档加载完毕的时候才去执行js代码,所以通常我们会这样做:
一、当不引入jQuery框架,只写原生JS代码时,需要用window对象的onload事件
window.onload = function(){ //要执行的js代码段 }
(注:在使用时,window.onload可直接简写成onload,但是为了不发生歧义及造成不必要的错误,最好是把window写上)
二、在引入jQuery时,可以有多种写法,这里只列出一种最复杂(其他写法基本都是此种的变形)的,和2种最常见的写法
1、最复杂的一种写法:
;(function($,window,document,undefined){ //要执行的js代码段})(jQuery,window,document);
(1)、在最开始使用分号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多个文件压缩合并时,因为其他文件最后一行语句没加分号,而引起合并后的语法错误(如果能确保不会有多个文件压缩合并的情况,可以不写这个分号)
(2)、这就是一个匿名函数的自执行,一般js库都采用这种自执行的匿名函数来保护内部变量
(3)、形参中的$是jQuery的简写,很多方法和类库也使用$,这里$接收jQuery对象,也是为了避免$变量冲突,保证多个插件之间可以正常运行(如果只引入了jQuery这一个插件,可以不写这个)
(4)、实参分别接收window,document这两个对象,window,document这两个对象都是全局环境下的,而在函数体内的window,document其实是局部变量,不是指全局的window,或是document对象。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提高性能,减少作用域的查询时间(如果在函数体内需要多次调用window,或是document对象,这样把window或是document对象作为参数传进去,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代码中没有用到这两个对象,那么就不需要传这两个参数了)
(5)、使用undefined的原因:
①因为undefined是window的属性,声明为局部变量之后,在函数中如果再有变量与undefined做比较的话,程序就可以不用到window下搜索undefined,可以提高程序的性能
②undefined在有些版本较旧的浏览器是不被支持的,直接使用会报错,js框架就要考虑到兼容性问题,所以增加一个形参undefined
2、比较常用的写法:
$(document).ready(function(){ //要执行的js代码段});
(注:①在不确定是否只引入jQuery一个js框架的时候,代码中的$可以像复杂写法那样通过参数的形式传递,②代码中的document可省略)
3、最简单的一种写法:
$(function(){ //要执行的js代码段});
明天计划的事情:
1 优化代码
遇到的问题:
1 暂无
收获:
1 flexible方案(由于viewport单位得到众多浏览器的兼容,上面这种方案现在已经被官方弃用)
flexible方案是阿里早期开源的一个移动端适配解决方案,引用flexible后,我们在页面上统一使用rem来布局
它的核心代码非常简单:
rem 是相对于html节点的font-size来做计算的
我们通过设置document.documentElement.style.fontSize就可以统一整个页面的布局标准
上面的代码中,将html节点的font-size设置为页面clientWidth(布局视口)的1/10,即1rem就等于页面布局视口的1/10,这就意味着我们后面使用的rem都是按照页面比例来计算的。
这时,我们只需要将UI出的图转换为rem即可
以iPhone6为例:布局视口为375px,则1rem = 37.5px,这时UI给定一个元素的宽为75px(设备独立像素),我们只需要将它设置为75 / 37.5 = 2rem
当然,每个布局都要计算非常繁琐,我们可以借助PostCSS的px2rem插件来帮助我们完成这个过程
2 vh、vw方案
vh、vw方案即将视觉视口宽度 window.innerWidth和视觉视口高度 window.innerHeight 等分为 100 份。
上面的flexible方案就是模仿这种方案,因为早些时候vw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兼容。
- vw(Viewport's width):1vw等于视觉视口的1%
- vh(Viewport's height) :1vh 为视觉视口高度的1%
- vmin : vw 和 vh 中的较小值
- vmax : 选取 vw 和 vh 中的较大值
如果视觉视口为375px,那么1vw = 3.75px,这时UI给定一个元素的宽为75px(设备独立像素),我们只需要将它设置为75 / 3.75 = 20vw。
这里的比例关系我们也不用自己换算,我们可以使用PostCSS的 postcss-px-to-viewport 插件帮我们完成这个过程。写代码时,我们只需要根据UI给的设计图写px单位即可
px转换成vw不一定能完全整除,因此有一定的像素差
比如当容器使用vw,margin采用px时,很容易造成整体宽度超过100vw,从而影响布局效果。当然我们也是可以避免的,例如使用padding代替margin,结合calc()函数使用等等
3 rem随设备宽度自适应(根据dpr的值),scale的值固定为1
4 rem随设备宽度做自适应,viewport标签进行缩放,scale的值不固定
评论